工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原理 船舶设计 船舶结构 船舶机械 船舶电气设备、观通设备 导航设备、水声设备 船舶舾装设备 造船用材料 船舶建造工艺 船舶保养、修理和拆船工艺 造船厂、修船厂 各种船舶 船舶驾驶、航海学 航海技术管理与救助打捞 船舶用燃料及润滑剂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记录2499条 . 查询时间(0.274 秒)
近日,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2020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公告》,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共评出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项目1项,一等奖项目24项,二等奖项目19项。声学所的中科院水下航行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鄢社锋研究员及其团队完成的“水下声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目提出了基于改进成比例最小误码率准则的自适应双向turbo均衡方法及时频域快速迭代符号检测方法,显著提高了时变水声信道均...
近年来,声纳的探测频率范围正在向低频或甚低频迅速发展。海洋环境噪声是声纳探测的主要背景之一,作为低频海洋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航船辐射噪声频带较宽、影响范围较大,因此,航船噪声源级是低频海洋环境噪声建模的关键。目前,海洋环境噪声建模多沿用上个世纪国外研究总结的航船噪声源级模型,而多年前的模型是否适用于现代航船,值得深入研究和验证。对此,中科院声学所北海研究站江鹏飞副研究员和林建恒研究员利用实测的航船...
日前,我校吴林志教授主持的“先进舰船复合材料结构力学”获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充分体现了学校积极服务龙江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为龙江振兴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船舶装备技术领域对于“轻量化”和“功能化”多位一体的先进功能复合材料结构技术需求迫切。吴林志教授团队多年来依托“先进船舶材料与力学”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系统开展先进深海装备的轻质结构技术、先进船舶复合材料结构...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成功研制电动锚绞机高效永磁化驱动系统,使我国在新一代大型船舶靠泊关键驱动设备上实现自主创新。记者9日从七一二所了解到,该所攻克甲板机械大冲击、多工况变载荷低速大扭矩宽调速高效永磁电机、变频驱动系统的匹配性设计与优化以及爬行抑制、零速悬停、恒张力控制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新一代电动锚绞机高效永磁化驱动系统。经过近两个月的调试试验,设备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船级社认证...
2020年12月2日,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为三峡通航管理局研制的20米级纯电池动力安检船顺利下水。该船为安检工作船,主要用于三峡坝区河段内水域的巡航及过闸船舶的安检工作,是交通运输部批复的第一艘纯电池动力公务船,完全符合最新的规范法规要求。该船总长23.8米,型宽4.2米,设计吃水1.0米,采用钢铝混合焊接结构,全电池动力、双全回转舵桨推进,配置2组磷酸铁锂电池组,容量698kWh,设计最高...
近日,我校动力学院范立云教授牵头的“发动机燃料喷射技术”获评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的闭幕式上,范立云教授接过徐冠华院士颁给的获奖证书。“发动机燃料喷射技术”由我校牵头,联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围绕船舶动力装置燃料喷射技术,从燃油喷射系统、供给部件、燃料喷射部件等方面系统性地突破了船舶动力装置燃料喷射技术,实现了船用柴油机燃油系统...
第七届浙江省海洋知识创新竞赛(海洋科技创新类)决赛于11月23日顺利结束,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由何志伟、孔哲、林葆老师指导,何庆珍、谢杭明、吴汉卿、张朋真、周寒星、吴泠霄、李靓、张小飞、孟恒宇、倪好华同学完成的项目《低温下南北极海域航行船舶表面超低冰黏附强度防冰表面的研究》获得省赛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是我院最先开展海洋工程研究的单位之一,具有全面坚实的学科积累和技术储备。十三五期间,为更好地支撑“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任务,力学所与深海所成立深海力学研究的联合实验室,隶属中国科学院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共同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关键力学问题提供技术攻关。围绕全海深耐压结构的疲劳破坏机制和寿命评估技术,以及非定常潜浮运动快速仿真方法开展研究,为结构和外型设计提供支撑。
近日,我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深海原位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荧光传感器和深海原位叶绿素荧光传感器于8月14日至9月7日搭载深海勇士号/探索二号在某海域科考航次中海试成功,均获得了有效数据。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进行了两次海底试验,最大潜深1637米;深海原位CDOM荧光传感器和深海原位...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研制的“海鲸 1000”AUV圆满完成海上验收试验和长航程试验。在海上验收试验中,“海鲸1000”AUV完成了最大工作深度、最大航行速度、多种载荷搭载能力等指标验证,完成了温跃层智能跟踪观测、湍流自主观测、中尺度涡自主观测等功能验证和试验性应用。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潜龙一号”和“潜龙四号”6000米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完成2020太平洋调查航次科考任务,人员和设备安全返回沈阳。本航次,“潜龙一号”和“潜龙四号”两台“潜龙”家族的深海AUV共同搭乘“大洋号”船,在作业区共完成了9次下潜,获取了大量近底精细数据。其中,“潜龙一号”完成了2次下潜,对潜水器技术升级后的性能进行了一次全面验证和试验性应用;“潜龙四号...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10日8时12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地球第四极”,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其最深处接近11000米。今年10月10日,“奋斗者”号与“探索一号”“探索二号”母船一起,从海南三亚启程开展万米级海试。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英文名称缩写为NSFC)公布部分联合基金资助结果,石油工程学院娄敏教授申报的NSFC-山东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深水热塑性复合材料柔性管关键技术研究”获准立项,资助直接经费280万元。娄敏教授也成为目前我校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最年轻的负责人。
日前,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以下简称海工装备基础科学中心)正式获批实施。该中心由学校李华军院士作为负责人,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申报,经过通讯评议、网络答辩、现场考察等评审程序批准立项,资助期限5年,直接经费6000万元。海工装备基础科学中心是我国海洋工程领域首个、山东省唯一一个基础科学中心。
2020年10月6日,全球首艘以LNG(液化天然气)为动力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达飞雅克·萨德”轮首航深圳盐田港。v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