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发射相关记录710条 . 查询时间(0.068 秒)
法国巴黎时间2015年11月3日5时04分(北京时间12时04分),欧洲航天局用于验证太空引力波观测技术的“LISA探路者”探测器由一枚“织女星”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发表的广义相对论从理论上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认为它产生于大质量天体加速、碰撞或者黑洞合并等天体事件。引力波被视为宇宙中的“时空涟漪”,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然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始...
为使航行器在水下运动姿态及轨迹不偏离理论弹道,对大水深自浮式垂直发射航行器弹道稳定性进行研究。结合水下发射航行器运动稳定性理论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稳定性数值仿真分析,针对浮力项在航行器自浮式垂直发射过程中对弹道稳定性所起的作用,研究航行器浮心位置对水弹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静不稳定的航行器,浮心位置设计必须在质心前,并满足浮力矩可以抵抗定常流体力矩干扰才能满足航行器的稳定性要求。该研究为航行...
2015年9月25日上午,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南理工一号”立方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搭载发射。作为上科大二号的B星,这颗立方星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2颗立方星进行组网,用于全球海上船舶自动识别、星间信息交换在轨演示验证。这颗立方星是由我校微纳卫星中心自主设计、研发和管控的第一颗微纳卫星,该立方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南京理工大学掌握了微纳卫星设计的关键技...
2015年9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上海组织召开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前100天动员大会,中国科学院机关、暗物质卫星工程总体、卫星系统、地面支撑系统、科学应用系统两总和所属各级任务负责人共四十余人参加了大会。院重任局局长王越超、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吴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常进、工程总师艾长春等参加了大会并发表了动员讲话,会议由吴季主持。
为使航行器在水下运动姿态及轨迹不偏离理论弹道,对大水深自浮式垂直发射航行器弹道稳定性进行研究。结合水下发射航行器运动稳定性理论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稳定性数值仿真分析,针对浮力项在航行器自浮式垂直发射过程中对弹道稳定性所起的作用,研究航行器浮心位置对水弹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静不稳定的航行器,浮心位置设计必须在质心前,并满足浮力矩可以抵抗定常流体力矩干扰才能满足航行器的稳定性要求。该研究为航行...
为了准确预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压力室在发射状态下的结构完整性,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导弹燃气射流流场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将得到的压强分布导入ANSYS结构分析软件对压力室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压力室在承受八次发射工况后仍具有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压力室的应力和形变主要集中在导流板顶端。仿真结果为压力室寿命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为了研究同心筒水下热发射过程中筒口气泡变化规律,采用三维多相流模型对发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同心筒结构应用于水下发射时筒口气泡受到弹体表面黏性力、气流附壁效应以及两相互相作用过程影响,筒口气泡的形态会经历3个典型阶段,筒口附近的压强和速度受气泡运动和发展影响而振荡变化。研究的结果在水下发射技术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同时也是第一颗由中国科学院承担全部研制、生产工作的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取得重要进展,由四层粒子探测器组成的科学探测有效载荷日前联试成功,顺利交付卫星总体,为今年年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奠定了基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卫星之一,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谱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玛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同时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玛射线...
针对火箭、导弹储运发射箱前盖快速开启、可靠分离的设计需求,提出一种利用弹簧储能的低冲击弹射式发射箱前盖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设计方案各部件在分离过程中的受力特性,建立前盖分离和抛落的理论模型,对箱盖分离轨迹进行计算分析。为优化设计参数,利用实验设计方法(DOE)和响应面法(RSM)对影响前盖抛落距离的储能弹簧刚度、有效作用距离以及活动冲击部件的斜板倾角等进行优化分析,获得满足可靠分离判据的优化结果...
2015年3月30日,搭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当日21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这次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它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
舰载导弹电磁垂直发射器是在电磁发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发射装置,具有良好的共架发射能力和隐身性能。研究内容以舰载电磁垂直发射系统建模问题为重点,提出了一种由螺旋线圈和圆盘线圈组成的同时驱动电枢的混合弹射方式。通过分析电磁垂直发射器的基本原理,明确了系统功能和组成,采用理论分析、建模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发射器的数学模型,对电路、运动和动力分别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
2015年3月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宇宙神”火箭搭载“磁性层多尺度任务”卫星发射。 据新华社电美国东部时间12日22时44分(北京时间13日10时44分),一枚“宇宙神”火箭搭载4颗卫星从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美国航天局说,4颗卫星将用于研究宇宙中一种被称为磁重联的磁场相撞现象,这是科学家迄今了解甚少的神秘领域之一。
2015年2月11日(中欧时间)12时40分,在法属圭亚那航天发射基地,欧洲太空局(ESA)利用一枚织女星VV04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欧洲试验性飞船(IXV)发射升空,航天器沿轨道飞行约1小时40分后成功返回地球。这标志着欧洲在航天器再入返回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2014年12月31日上午9点02分,风云二号08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定点在东经99.5°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命名为风云二号G星。
基于Davenport风速谱,采用M.Shinozuka法计算得到了三种不同基本风速下火箭芯级和助推器不同站点的风荷载时程样本,并调用MSC.Nastran软件对火箭及发射平台进行了瞬态响应分析,得到了停靠时不同基本风速下火箭及发射平台的位移响应。随着高度的增加,火箭芯级上各点的位移响应随之增加;不同基本风速下同一节点的最大位移之比约等于不同基本风速的平方之比。同时在脐带塔上设计了一个横拉减载结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