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卫星发射相关记录48条 . 查询时间(0.105 秒)
2022年12月9日北京时间2时31分,我国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高分五号01A星)。上海技物所承担研制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随星升空。该相机在继承了高分五号02星同时兼顾宽覆盖和宽谱段的特点,可实现60km幅宽、30m的空间分辨率、0.4到2.5微米的光谱范围;光谱的观测能力从5nm提升到了2.5nm;新增大气偏振探测模块,可进一步提高反演应用精度。该相机入轨后,将与...
2022年7月27日,我国在酒泉发射中心采用“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创新X”五颗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创新X”系列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35个研究所、大学参与研制。“创新X”五星包含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低轨量子密钥分发微纳卫星和电磁力试验双星。目前,卫星创新院已成功发射涵盖通信、导航、遥感、科学、微纳等领域82颗卫星
2020年8月23日10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5星、多功能试验卫星、天拓五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多功能试验卫星和天拓五号卫星将对航天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福州大学科研团队参与了试验卫星新技术载荷研制,经过两年多刻苦攻关,圆满完成研制任务。
“天拓五号”卫星是学校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纳星集群飞行计划”的重要延续,也是“新型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卫星系统)的第二颗微纳卫星。该卫星属于微纳型试验卫星,整星重量78.5千克。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新一代星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号接收、星载航空目标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信号接收以及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数据搜集系统(DCS)、新型电推进系统(PPT)、微型控...
韩国防卫事业厅日前宣布,韩国自主研发的首颗军事用途通信卫星Anasisi-Ⅱ搭乘“猎鹰9”号运载火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成功。韩国由此成为全世界第10个拥有专用军事卫星的国家。
2019年11月3日上午11点22分,作为高分收官之作的高分七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了激光测高仪分系统中2个波束共4台全固态激光器的研制任务。激光测高仪分系统承担星下高程控制点的测距任务,协同光学立体相机,满足了高精度1:1万比例尺测绘要求,是我国首个对地观测的双波束激光测高仪。上海光机所研制的激光器采用被动调Q和板条放大技术,实现单频、高能量、高光...
5日凌晨,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十号卫星。这次任务中,中心科技人员全程参与到产品测试、星箭调试等发射工序,实现发射流程的全域掌控,核心发射能力取得突破进展。据中心主任于志坚介绍,在高分十号任务中,中心科技人员在箭体结构装配、伺服机构安装、整流罩恢复工序上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由科研单位人员操作向中心操作科技人员的转变,在发射场全域独立测试发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天格计划”学生兴趣团队在2017年获得清华大学第三十五届“挑战杯”特等奖后,得到了学校“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重大专项”的进一步支持。团队成员从科学报告、原型系统到真正做出最终发射的载荷,前后历时一年半,真刀真枪地开展科研工作,经历了物理模拟、性能标定、系统设计调试、空间环境测试等环节,自主设计研制,一步一个脚印。期间,团队学生邀请了多次校内外专家的讲座与培训,团队本科生温家星、郑煦韬等先后在...
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在研发一种造价约为传统运载火箭十分之一的小型运载火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卫星,特别是微型卫星发射市场需求。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下属的维克拉姆·萨拉巴伊航天中心对媒体称,这种小型运载火箭预计于2018年底或2019年初研制成功,发射载荷为500至700公斤,起飞总重量约100吨,从组装到完成发射准备仅需3天,可将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或太阳同步轨道。它有望大幅降低微型卫...
2017年1月9日12时11分22秒,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航天科工集团四院第九总体设计部联合研制的“行云试验一号”卫星搭载“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2时37分53秒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2时51分50秒,卫星首次过顶西北工业大学卫星测控地面站,顺利建立天地链路,卫星状态正常,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全球变暖,中国尤甚,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无疑是“罪魁祸首”。然而要想获得全球及区域尺度上的碳循环信息,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16年12月22日凌晨3时22分,中国首颗碳卫星TANSAT发射升空,这让全球碳卫星的数量增加到3颗,也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又添一枚利器。火箭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其下属多个测控站接续开展精准控制。在火箭飞行约13分钟后,火箭搭载的多颗卫星依次进行星箭分离...
2015年9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上海组织召开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前100天动员大会,中国科学院机关、暗物质卫星工程总体、卫星系统、地面支撑系统、科学应用系统两总和所属各级任务负责人共四十余人参加了大会。院重任局局长王越超、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吴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常进、工程总师艾长春等参加了大会并发表了动员讲话,会议由吴季主持。
2014年11月21日14时37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我校研制的第四颗小卫星“快舟二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快舟二号”卫星主要用于突发灾害监测等领域。
在完成神舟十号箭船组合体的垂直转运后,神舟十号已整装待发。2013年6月4日,记者了解到,神舟十号将在太空飞行15天,航天员乘组仍然采用两男一女模式,注重新老搭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蓝色的发射塔架巍然矗立,按照发射程序,在发射进入最后八小时程序后,塔架铁臂将缓缓打开,继而点火升空。据发射场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对于飞船和火箭已完成总装、测试等技术区主要工作。神舟十号飞船在完成推进剂加注后,与运...
2008年6月9日20时15分,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首颗直播卫星“中星九号”送入太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