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发射相关记录710条 . 查询时间(0.061 秒)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被誉为中国航天进入太空新动力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打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收官之战。此次飞行任务是我国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将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重要技术基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为我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
越南科学技术院所属的国际卫星中心日前在越南航天中心2017-2022年发展计划会议上宣称,在未来几年中将开发4个卫星项目,即4至6公斤重的NANODRAGON号卫星、10公斤重的MICRODRAGON卫星、600公斤重的LOTUSSAT-1号卫星和LOTUSSAT-2号卫星。按此计划,NANODRAGON号卫星将2018年发射升空,其任务是评价水资源质量,定位水产资源,并观察沿海区域发生的各种变化...
2017年4月18日凌晨,欧盟资助的QB50项目团队通过火箭向国际空间站(ISS)一次性发射了28颗迷你卫星。这些卫星在4月底或5月初部署到低地轨道空间。欧盟计划在5月再发射8颗迷你卫星。
欧洲空间局(ESA)日前表示计划发射一枚新的空间气象卫星,从而有望彻底改进对于影响地球的太阳风暴的预测水平。ESA希望在2023年将探测器发送至拉格朗日点5(L5),在这里,探测器将提供一个独特的、关于朝向地球的带电粒子流的侧向视角。被称为日冕物质抛射(CME)的最猛烈太阳风暴能够影响导航和通信卫星,同时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并破坏电力网线。
2017年1月17日,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获悉,中国地震监测的新利器——中国首颗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已进入整星测试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并投入使用,届时我国将成为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的多载荷、高精度地震监测试验卫星的国家。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我国立体地震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开辟了中国地震监测预测的新途径。它能发挥空间对地观测的大动态、宽视角、全天候特点,通过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
2017年1月9日12时11分22秒,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航天科工集团四院第九总体设计部联合研制的“行云试验一号”卫星搭载“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2时37分53秒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2时51分50秒,卫星首次过顶西北工业大学卫星测控地面站,顺利建立天地链路,卫星状态正常,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日本将发射世界最小火箭     日本  世界最小  火箭       2017/1/5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发布消息称,该机构将于近期从位于鹿儿岛县境内的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一颗相当于电线杆体积的小型火箭。火箭将搭载一颗围绕地球飞行,同时对地表进行拍摄的超小型卫星,代号为“TRICOM1”。这是世界上将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最小火箭。开发这种火箭,是为了针对未来卫星的超小型化发展趋势,实现低成本和机动灵活的发射任务。
全球变暖,中国尤甚,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无疑是“罪魁祸首”。然而要想获得全球及区域尺度上的碳循环信息,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16年12月22日凌晨3时22分,中国首颗碳卫星TANSAT发射升空,这让全球碳卫星的数量增加到3颗,也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又添一枚利器。火箭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其下属多个测控站接续开展精准控制。在火箭飞行约13分钟后,火箭搭载的多颗卫星依次进行星箭分离...
2016年12月11日0点11分,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首发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
2016年11月12日7时1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一号01星送入太空。 云海一号01星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领域。这次发射的云海一号01星和配套的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240次飞行。
中国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     发射  脉冲星  卫星  恒星       2016/11/11
2016年11月10日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10日7时4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成功实现中国首颗脉冲星试验卫星精确入轨。此外,同箭另搭载发射4颗卫星,刷新了中国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发射纪录。
2016年9月1日,我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装配和测试工作后,将于11月择机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首次发射任务。由远望21号、22号船组成的火箭运输船队于8月26日从天津港启航,经过6昼夜航行,经受住了复杂海况环境的考验,安全抵达海南文昌清澜港码头。在此期间,航天科技集团随船保障人员以定时巡视、实时监测等方式对长征五号进行了全天候保障,确保火箭以完美状态...
2016年8月16日凌晨1点40分,“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名为“墨子号”的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搭载了一颗稀薄大气科学实验卫星和一颗西班牙科学实验小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主要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
2016年8月10日6点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三号卫星。高分三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是高分专项工程实现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目标的重要基础。为满足多用户需求,高分三号卫星在系统设计上进行了全面优化,具有高分辨率、大成像幅宽、多成像模...
以某通信发射塔主体为分析对象,通过Solidworks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模态仿真分析,得到了通信塔前10阶非零模态频率。进行了模拟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谱分析,得到等效应力和方向位移云图。结果表明:通信塔的动力学特性较为复杂,模态振型具有多样性。在地震激励下,发射塔满足抗震强度要求。相关研究对该通信塔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