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自组装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153 秒)
锂金属电池因其在改善能量密度方面的巨大潜力被认为是最有望取代传统锂离子电池而实现实际应用的新型储能装置。然而,由于不均匀的锂形核和沉积以及脆弱的原生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的形成,锂金属负极(LMA)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锂枝晶,这严重恶化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甚至加剧了电池的安全风险。在众多稳定锂金属负极的策略中,通过引入多功能添加剂来优化电解质被认为是提高电解质与LMA相容性的一种很...
小分子化疗药物作为市面上最常见的抗癌药物,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和合成路径,在大规模生产方面占据优势。但它们也面临着代谢速度过快、肿瘤富集率低和靶向性差等问题。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曾被认为是帮助小分子药物克服这些困难的“黄金策略”。然而,近些年来,一些关于纳米载药的深入研究表明,纳米载体递送药物至活体肿瘤的比例依然很低,平均值在0.7%左右,...
2022年10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金红林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琳教授合作发展了多级超分子自组装,利用CB[8]与不同数量AIEgen客体(2,1,0)的络合作用,以及CB[8]与Na+和Br-的弱相互作用,实现了一锅法制备1到7段荧光多嵌段微棒。相关工作以“Hierarchical Supramolecular Self-as...
2022年7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学良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elf-construction of actin networks through phase separation-induced abLIM1 condensates”。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可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
光解水制氢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太阳能到化学能转化途径,开发高效的光催化剂是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的关键。近年来,聚合物氮化碳(PCN)纳米片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高效的光生载流子传输路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催化反应。目前,主要采用剥离法制备PCN纳米片,但由于经受过较强的化学剥离和物理剥离过程,该方法制备的PCN纳米片结晶性较差,表面富含缺陷,导致光催化性能提升受限。通过在PCN聚合过程中添加低熔点...
聚集诱导发光(AIE)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可视化材料领域。目前报道的实现AIE的经典方法,多是在体系中引入不良溶剂,例如往THF溶液中加入水,去促进分子聚集,从而实现AIE。可以看到,在AIE聚集体的制备过程中,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一因素限制了许多聚合物的溶液加工过程。因此,实现有机相的AIE,可以突破溶剂类型对于可视化材料加工的限制,富有挑战且有意义。
自组装技术具有原理简单、操作便捷、易于调控等优点,在纤维素衍生物及纳米晶功能材料,包括药物缓释、电极柔性膜、电池、电容器等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多种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乙基纤维素(HEC)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纳米纤维素(纤维素纳米晶体(CNC)、纤维素纳米纤丝(CNF)、细菌纤维素(BC))自组装制备功能材料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制备方法、性质及优...
近日,化学与化工学院吴宗铨教授团队利用镍催化剂顺序引发噻吩单体和手性异腈单体嵌段共聚,一步合成聚噻吩与螺旋聚异腈的嵌段共聚物。他们利用共轭聚噻吩的结晶性和聚异腈的螺旋手性实现了单手性螺旋胶束的可控自组装。相关工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10.1002/anie.202006561)。论文第一作者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许磊。螺旋结构广...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副研究员李连山在具有刚性分子骨架的自组装多孔薄膜用于高效有机小分子分离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Microporous membranes comprising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rigid backbones enable ultrafast organic-solvent nanofilt...
近日,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聂华丽副教授与美国西北大学黄嘉兴教授合作,利用电喷技术解决了困扰Langmuir–Blodgett(以下简称LB)自组装领域80多年的难题。该成果论文以《水互溶溶剂在LB组装的高效铺展》(High-Yield Spreading of Water-Miscible Solvents on Water for Langmuir–Blodgett Assembly)...
功能炭材料在新能源、环境、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task-specific),从化学角度准确设计分子组装过程,实现功能炭微纳米结构的精确调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者必须注重对材料的定向设计、可控制备和循环利用,尽可能使化工过程绿色、环保、经济。陆安慧课题组紧密围绕碳-炭化学化工过程,依据分子组装原理,利用分子间(氢键、正负电吸引等)弱作用、分子间...
用电化学极化和电化学阻抗方法研究3%NaCl溶液中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复合自组装膜对铜的保护作用,通过荧光分析法讨论了复合自组装膜中苯丙氨酸与色氨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氨基酸对铜均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复合自组装膜相互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影响了氨基酸自组装膜的保护效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项目启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启动会特邀了该领域几位专家围绕自组装领域研究的总体发展态势、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组装基元或体系、自组装体系的理论及组装过程调控、表征方法等方面作了综述性报告。专家们期望通过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执行,在新自组装基元创建、自组装体系的理论方面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用电化学测量法研究不同组装时间、不同组装浓度和不同pH情况下谷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对铜在0.5 mol/L HCl中的缓蚀作用,考察碘离子和谷氨酸单分子膜的协同作用,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探讨谷氨酸在铜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谷氨酸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随组装时间和组装浓度的增加递增,最佳组装条件是在10 mmol/L组装溶液中组装12 h;在 pH=10下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缓蚀作用要优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