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原理 船舶设计 船舶结构 船舶机械 船舶电气设备、观通设备 导航设备、水声设备 船舶舾装设备 造船用材料 船舶建造工艺 船舶保养、修理和拆船工艺 造船厂、修船厂 各种船舶 船舶驾驶、航海学 航海技术管理与救助打捞 船舶用燃料及润滑剂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船舶与海洋工程 中国造船相关记录76条 . 查询时间(0.102 秒)
2018年10月27日,由我校轮机工程学院承办的2018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节能减排分会学术会议在综合楼国际会议厅顺利召开。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节能减排分会主任张文平,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王小勇、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集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柴油机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武汉新世界制...
近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表彰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振华重工项目“威力”轮荣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威力”轮是上海振华重工为上海打捞局制造的3000吨自航式起重船。 该船总长141米,型宽40米,型深12.8米,是国内第一艘采用中压电站、全变频驱动,且配备了在锚泊定位下的动力定位功能(DPM)的大型起重船,大量先进技术的应用,堪称当时“亚洲动力定位第一吊”。“威力...
2016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造船质量标准》和《中国修船质量标准》,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船东协会秘书长杨挺出席会议。田世宏指出,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船舶行业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采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推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
从摘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航天测量船“远望”号,到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船之一的万吨轮“东风”号,院士许学彦一生设计的代表作,可以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这位新中国造船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前总工程师,曾与陈景润一起荣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在沪走完了91年人生。昨天,家人送别他,遵其生前遗愿,他的骨灰将撒向他一生钟爱的大海。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评选的“船舶设计大师” 2015年六月揭晓,全国共有6位专家获得该称号。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武船海工设计公司总经理严俊获此殊荣。据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校友张锦岚(719所)、费龙(708所)此前也获此殊荣。
通过我国造船业的三维定位分析影响造船企业竞争力的八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造船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析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通过对我国20家造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详细分析造船企业竞争力现状,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提升我国造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对策。
为奖励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科学技术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根据常务理事会批准的2014年学会活动计划,开展学会科技奖评学活动。
2012年9月16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学委会船舶维修理论学组第17次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维修界17个单位38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以下简称造船学会)成立于1943年,是依法登记的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发展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以下简称造船学会)成立于1943年,是依法登记的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发展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
2010年,全球新船成交突破1.3亿载重吨,远超年初预期,喜人数据让人们渐渐淡忘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血腥。然而,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影响的滞后性正愈发显现,2011年上半年全球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均再次出现严重下滑,大量中小船企手持订单日益枯竭,经营难度不断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能否像韩国一样,利用金融危机和市场调节之际,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使中国造船做大做强?
2011年11月23日,施耐德电气配电及能源事业部配电终端用户行业总监胡震,就施耐德电气在海事领域的专业经验和最新成果,全球和中国海事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机遇和挑战等话题接受专访。
据韩国《每日经济》2011年11月28日报道,韩国造船业界关注我国造船企业有意收购法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货仓开发技术公司GTT事。韩担心,尽管目前我国同韩国在造船领域的技术尚有5至7年的差距,但一旦我国获得此项技术,将大大缩小两国在该领域的差距。
新华网上海2011年11月17日电 欧美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航运市场陷入低谷,加上韩国企业的强势竞争,曾在2010年辉煌一时的中国造船业笼罩在阴霾之中。截至三季度末,三成船厂没有接到新订单的冰冷现实,使得造船业成为传统制造业中最接近“二次探底”的行业之一。
2010年,全球新船成交突破1.3亿载重吨,远超年初预期,喜人数据让人们渐渐淡忘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血腥。然而,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影响的滞后性正愈发显现,2011年上半年全球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均再次出现严重下滑,大量中小船企手持订单日益枯竭,经营难度不断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能否像韩国一样,利用金融危机和市场调节之际,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使中国造船做大做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