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原理 船舶设计 船舶结构 船舶机械 船舶电气设备、观通设备 导航设备、水声设备 船舶舾装设备 造船用材料 船舶建造工艺 船舶保养、修理和拆船工艺 造船厂、修船厂 各种船舶 船舶驾驶、航海学 航海技术管理与救助打捞 船舶用燃料及润滑剂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船舶与海洋工程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1 秒)
2018年10月27日,由我校轮机工程学院承办的2018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节能减排分会学术会议在综合楼国际会议厅顺利召开。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节能减排分会主任张文平,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王小勇、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集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柴油机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武汉新世界制...
近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表彰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振华重工项目“威力”轮荣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威力”轮是上海振华重工为上海打捞局制造的3000吨自航式起重船。 该船总长141米,型宽40米,型深12.8米,是国内第一艘采用中压电站、全变频驱动,且配备了在锚泊定位下的动力定位功能(DPM)的大型起重船,大量先进技术的应用,堪称当时“亚洲动力定位第一吊”。“威力...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评选的“船舶设计大师” 2015年六月揭晓,全国共有6位专家获得该称号。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武船海工设计公司总经理严俊获此殊荣。据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校友张锦岚(719所)、费龙(708所)此前也获此殊荣。
为奖励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科学技术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根据常务理事会批准的2014年学会活动计划,开展学会科技奖评学活动。
2012年9月16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学委会船舶维修理论学组第17次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维修界17个单位38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以下简称造船学会)成立于1943年,是依法登记的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发展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以下简称造船学会)成立于1943年,是依法登记的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发展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
修船技术学委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十届年会于7月29日至30日在海拉尔召开。来自机关、部队、工厂、研究所、院校共22个单位44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学组李敬辉组长主持,学委会、挂靠单位海军工程大学以及海装舰技部有关领导到会指导,三名资深专家作了“知识管理与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认知无线电技术新发展”、“国外军事行动与装备维修新动态”三个主题报告,向与会者介绍了电子信息化管理与维修新动态和新发展。会上还...
根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的奖励工作计划, “2009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议”于2009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按照《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形审、初审、评议、打分等程序,在52项推荐奖项中,评审出拟奖项目34项,缓评项目7项,不奖项目11项。在拟奖项目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5项,三等奖19项。现予以公告,并征求异议。
杨槱(1917- ) 造船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及船舶运输系统分析等船舶设计新学科的开拓者和我国船史研究学科的奠基者,为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沈岳瑞(1915--2002 ) 船舶动力专家。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先河,谱写了大功率高速柴油机在我国自行设计的历史。晚年,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斯特林发动机(热气机)实验室。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船舶动力研究事业、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辛一心(1912--1957),造船学家和教育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创建者之一,当代中国船舶设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创始人,创建了中国第一座船模试验池,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造船和航运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他对船舶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均有很深造诣。为开创当代中国的船舶设计、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文治(1906--1984),造船工程学家。长期从事内河航运、船舶设计、制造和修理工作。对长江船舶设计和制造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开创了新一代长江船型,而且开发了川江船舶,特别是浅水激流船舶和水翼船。为中国船舶工业和水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公衡(1906--1987) 造船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交通大学造船系创始人之一。代表中国政府参与制订《一九四八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建成我国第一座设备先进的双轨拖车式船模试验池,是我国船舶流体力学学科的先驱者。晚年倾注全部精力主持编撰《船舶工程字典》。毕生为我国的造船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荣瑸,船舶工程专家。毕生致力于船舶工艺技术实践、教育和科研活动,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主持了我国第一代潜艇和第一艘自行设计和国内配套的万吨轮"东风"号的建造工作。创建了我国船舶工艺研究机构,为中国造船事业的发展和造船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