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进展相关记录321条 . 查询时间(0.954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先进核能软件方面取得新进展,《数字社会环境下的虚拟核电站Virtual4DS》研发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能源领域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上。Virtual4DS是“凤麟”团队基于重大核工程项目需求,持续20余年研发的虚拟核电站综合仿真系统。该系统以数字反应堆为核心,与数...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回旋课题组在射频波与边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射频鞘形成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证明了未被吸收的快波能量是远场鞘电势增强的根本原因,同时揭示了远场鞘和近场鞘的特性差异。相关研究成果由研究员张新军和博士生刘鲁南以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Enhanced Radio-Frequency Sheath due to unab...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团队研究员孙有文课题组利用混合环向模数的共振磁扰动场,在中美联合实验中成功实现了对边界局域模的完全抑制,证明了这种混合环向模数的共振磁扰动与单环向模数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抑制ELM所需的线圈电流,同时揭示了其中一个分量的非线性响应渗透过程对于实现ELM抑制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由博士生顾帅以Edge local...
钍基熔盐堆是具有高温热输出特征的第四代核能系统,可以通过高温制氢技术开展清洁规模化的氢气制备,从而实现核能的非电综合利用。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堆的高温电解水蒸气制氢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反应堆产生的高温热。高温反应改进了电化学分解水过程的反应动力学、降低了电解电压,可将制氢效率提高至90%。高温制氢系统使用模块化技术,可规模化拓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近日,核能安全所在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钢)蠕变裂纹扩展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500~600℃条件下CLAM钢蠕变裂纹扩展行为研究,建立了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蠕变裂纹扩展速率的本构关系,验证了其在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中的高温蠕变服役安全性。相关成果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上。
在未来聚变堆中,氚通过第一壁渗透进入冷却剂是影响氚自持以及装置核安全的重要问题。近日,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周海山课题组从工程实际出发,通过实验研究对ITER-like面向等离子体部件提出了新的氚渗透机制和解决方案,并以Letter形式发表在Nuclear Fusion杂志上(Nucl. Fusion 59 (2019) 014003)。
流动的液态锂壁能承受更高的表面热负荷,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越来越被聚变界重视。近年来,课题组研究人员在2014年首轮流动液态锂实验(一代液态锂限制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锂壁对氢的控制与机制研究(G.Z. Zuo, et al., Fusion Eng. Des. 131 (2018) 41)及提高液态锂在316L不锈钢基底材料上的浸润性及界面相互作用研究方面(G.Z. Zuo, et al., Fu...
近日,核能安全所研究团队基于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开展了型号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残芯中子照相实验研究,成功检出了叶片内部的微量残芯,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制造检测工艺提供了重要支撑。
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研究表明其在富集放射性核素方面拥有广阔的前景。中科院战略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科睿唯安共同发布的报告《2018研究前沿》指出氧化石墨烯清除水体放射性核素在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中排第二。最新的报道也指出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对微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
近日,核能安全所研究团队基于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与技术生物所合作开展了高能中子辐射损伤效应实验,研究发现了高能中子对线虫的超敏感性剂量范围,相关结果发表在医学领域重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上。
对未来聚变装置如ITER来说,共振磁扰动(RMP)已经成为抑制或削弱边界局域模的基本方案之一。然而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芯部和边界密度的降低。因此,粒子约束水平降低,从而影响聚变效率。由于长脉冲高参数稳态运行是EAST的聚变目标,并且RMP抑制ELMs是ITER的基本方案之一,理解RMP引起的密度排出过程中的粒子输运物理机制对于提高反应堆的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高密度下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反常下降是低杂波电流驱动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项挑战,也是限制其在ITER和未来反应堆上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探索低杂波在未来聚变堆的应用,近年来,课题组研究人员利用EAST上两套不同频率的高功率低杂波系统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Nucl. Fusion 58 (2018) 095003]:边缘等离子体参数和低杂波频率是影响低杂波电流驱动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波源频率、降低边...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核材料研究团队在《核材料与能源》(Nuclear Materials and Energy)期刊发表综述论文,基于研究团队前期的系列代表性成果,系统阐述了在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设计、制备及服役性能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核聚变能是公认的可有效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磁约束核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s)需要在高温、高...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嬗变化学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利用即时-无冷却混合与微波加热相结合的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UC陶瓷核燃料小球;又采用Pechini型聚合螯合法成功制备了物相单一的UC粉末。科研人员与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合作共同研制一种室温即时-无冷却混合与微波辅助加热相结合的快速溶胶凝胶工艺平台,并利用该平台成功制备出碳化铀核燃料小球(图1所示)。首先利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将炭黑在纳米水平...
托卡马克中杂质聚芯会导致聚变燃料稀释以及辐射能量损失,对等离子体约束和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抑制杂质聚芯对现运行的托卡马克装置和未来磁约束聚变堆(比如ITER、CFETR)实现长脉冲高约束稳态运行至关重要。托卡马克实验、理论以及数值模拟都表明杂质离子密度在磁面上的内(强场侧)外(弱场侧)非对称分布对杂质的径向输运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杂质聚芯。但杂质离子密度极向非对称分布形成的物理机制并未完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