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进展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441 秒)
美国光桥公司(Lightbridge)将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先进试验堆(ATR)对其开发的金属燃料材料样品进行辐照测试,现已完成辐照实验的设计工作。此项工作是根据美国能源部“核能加速创新门户”(GAIN)计划与INL合作开展的,标志着反应堆材料测试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军工管理局宣布,批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钚弹芯生产项目”(LAP4)的“第一个关键决定”(CD-1)里程碑。
团队对青海森林土壤三个表层土壤样品和五个土壤柱样进行探究,使用ICP-MS仪器测量了239+240Pu比活度、240Pu/239Pu原子比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使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了137Cs、238U、232Th、226Ra、210Pb、40K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研究发现三个表层土壤样品中239+240Pu比活度差异明显,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是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五个土壤柱样239+240Pu比活度和...
核数据作为核基础研究与核工程及核技术应用之间的桥梁,是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包括实验测量、微观评价、理论计算、建库及宏观检验在内“小规模、高水平、有特点”的核数据研究体系,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多期核数据研究任务,为我国核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核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我国的核能开发、核技术发展提供大量的基础核数据服务。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核数据工作的...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所、计量测试部与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同行合作,对最轻p-过程核74Se(硒-74)起源相关的74Ge(p, γ)75As反应进行了研究,将该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拓展到国际最低能区。该研究结果于4月22日发表在国际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顶级期刊Physics Letters B,第一作者为原子能院在读博士吴笛,通讯作者为原子能院王乃彦院士、郭冰研究员。
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月7日官网报道,原子能院核物理所核天体物理创新团队和圣母大学、中科院近物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印度技术大学、萨哈核物理所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同行合作,对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最关键的“圣杯”反应——12C(α, γ)16O反应开展了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结果被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接受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为原子能...
近日,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中国原子能院核技术所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利用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得到了实验室图像。作为一种高能射线,宇宙射线缪子(μ子)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屏蔽层,探测出内部隐藏的物品,这也使得缪子检测技术逐渐发展成为核反恐、核材料走私检查的新方法。
2019年11月22日,中心在基地组织召开了福清核电厂5、6号机组FSAR审评独立校核计算进展交流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柴国旱主持,科研与计划处、反应堆与安全分析部、校核计算与独立验证研究所、核与辐射安全研究所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十三五”规划重大基础项目北京在线同位素分离丰中子束流装置(BISOL)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采用堆内尺寸表面-电子碰撞混合离子源成功引出20keV的Sn和Rb束流,温度1800度,强度1E11pps,可用于反应堆内裂变束流的引出。
近日,核物理所18室超快激光团队联合北京计算数学与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激光驱动的质子加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并于10月1日在国际著名期刊《等离子体物理》(Physics of Plasmas)发表文章《强磁化等离子体中电子加热方式改变对质子加速的影响》。文章第一作者为我院吕冲博士,通讯作者为赵保真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院稳定性基础项目的资助。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天体物理研究团队在同位旋对称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16年3月25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重要核物理期刊《物理快报B》 (Revalidation of the isobaric multiplet mass equation at A=53, T=3/2, Physics Letters B 756(2016)323)上,苏俊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柳卫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近日,俄罗斯宣布Proryv项目(也被称为突破项目)已经取得了两项里程碑,可以实现核燃料的封闭循环,最终目标是在核能发电过程中不再产生放射性废物。总部设在托木斯克的西伯利亚化学联合公司(SCC)日前称,对第一个完整规模的、包含氮化物燃料的 TVS-4燃料组件的测试已经完成, TVS-4将用于别洛亚尔斯克核电站第三座机组BN-600快中子反应堆。
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化所承担的“新型探测器中子测量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的核心部分——液闪中子测量模拟实验装置完成调试,测试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该装置将能够直接测量未经慢化的快中子信号。由于使用了纳秒级响应时间探测器,能够有效降低偶然符合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推进快中子直接测量技术在核材料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应用,并在3He中子管计数器替代方面发挥作用。
2014年3月4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微堆临界装置上开展的低浓铀净堆临界实验成功达到临界,标志着微堆低浓化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近年来,微堆低浓化工作受到了国际、国内的关注。自200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启动微堆低浓化协调研究项目以来,IAEA、美国能源部与中方多次召开了协调会议。2012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美国阿贡实验室签订的微堆低浓化零功率实验合同正式生效。按照合同要求,中国...
日前,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由中广核集团研制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系统研发”项目经过2年多的努力,充分结合国内外核电站运行经验反馈,采用了一系列创新设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