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进展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2.116 秒)
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核燃料后处理以及核事故产生的挥发性和放射性碘同位素(I129、I131)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因此,亟需开发出易于制备、可靠性好且具有较高结合力和吸附量的碘吸附材料。
2023年1月10日,原子能院钠冷快中子高通量研究堆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了研究堆的功率水平、中子通量水平、堆芯进出口温度、非能动方式排出堆芯余热的回路式设计。这标志着该研究堆设计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为推动我国新型快中子高通量研究堆项目工程实施、优化核基础科研设施布局、促进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核反应堆乏燃料场外运输安全是确保核燃料后端循环与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开展乏燃料运输风险评估研究,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潜在薄弱环节从而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意义。充分辨识、表征并量化复杂运输系统中的多元异质动态风险因素,进而定量评估运输风险,是当下乏燃料运输研究面临的主要难题。
近日,中科院高能所多学科研究中心石伟群研究员课题组在乏燃料干法后处理领域上取得重要进展: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电解精炼工艺——“原位阳极沉淀”技术回收锕系元素。上述研究成果以“ In-situ Anodic Precipitation Process for Highly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Aluminum Alloys.”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
与传统棒状燃料相比,环形燃料元件具有两个冷却表面,传热面积-体积比增加,芯块导热路径减小,能大幅降低燃料峰值温度,可在保持充分安全裕度的条件下,有效提升反应堆功率密度。本文简要总结了美国、韩国等国家环形燃料技术发展状态,介绍了我国正在开展的环形燃料设计、设计验证和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发进展,展望了环形燃料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核电稳步增长和早期核设施的退役,将产生大量不同种类的放射性废物。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放射性废物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近几十年来在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研发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简述了CIAE已形成的放射性废物运行处理新工艺,并展望了我国放射性废物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后处理相关项目的推进,对高放废液固化的需求也更加紧迫。本文梳理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过去40多年来在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艺设备及固化材质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国内现有的研究基础,分析提出了今后的研发重点,为开展冷坩埚玻璃固化项目的自主研发和高放废液电熔炉玻璃固化技术的国产化提出建议。
当前,核能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但是人们对于核能的接受程度与对核废物的处理能力密切相关。核废物处理不当会给环境带来放射性污染,这类污染持续周期长、难治理,并且后果严重。133Ba(T1/2 ~ 10.7 y)作为γ射线的放射源是危险的放射性物质之一。Ba2+因其与Ra2+具有接近的离子半径和相似的离子交换行为,常常作为危险放射性核素镭(226Ra)的模拟物来研究。中子活化产物60Co(T1/2 ~ ...
近日,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凤麟团队与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联合开展的放射性废物处置政策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我国的放射性废物处置能力成为制约核能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团队分别从政策及立法、监管及实施、资金筹措及激励措施等方面对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体制与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通过热调试, 打通了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简称中试厂)的流程, 获得了剪切、溶解、料液澄清、共去污循环、铀钚纯化循环、铀钚尾端的操作参数和工艺参数. 此外, 萃取等工艺设备和机电仪设备及辅助系统得到验证, 具备安全性和适应性. 调试结果表明, 各系统收率和净化系数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最终制备出合格的三氧化铀产品和二氧化钚产品; 辐射防护系统各监测点监测值在控制范围内; 废水、废气的排放符...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各国的干法后处理研究计划,对干法后处理技术路线、流程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本文主要综述了30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核燃料循环方面对萃取剂的辐射化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中主要介绍了磷酸三正丁酯(TBP)萃取剂的辐射化学研究。此外还介绍了其它新型萃取剂的辐射化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概要综述了从酸性高放废液中去除 (回收 ) 137Cs的沉淀、挥发、溶剂萃取和无机离子交换等方法的研究进展 ,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采用后处理路线能充分利用核资源并减少需要最终地质处置的核废物量,有利于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LWR乏燃料后处理首端过程不能用于处理高温气冷堆的乏燃料。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及包覆层颗粒的破碎是首端处理技术的难点。破碎乏燃料元件及去除石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碾碎法、燃烧法、脉冲电流法等;破碎及去除碳化硅的方法有传统机械碾碎法,以及正在发展中的熔融法、气流喷射粉碎法等,其中,气流喷射粉碎...
一、前言 1986年国际溶剂萃取会议(ISEC’86)于9月11至16日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会上共发表有关核燃料后处理方面的论文53篇,占会议发表论文总数(301篇)的17.6%。这53篇论文包括基础研究6篇,工艺22篇,设备18篇,模拟、控制及计算机应用7篇。53篇论文分属联邦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中国、澳大利亚、苏联、日本、印度、伊拉克、南朝鲜、南非、西柏林等15个国家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