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关键技术相关记录51条 . 查询时间(0.24 秒)
卫星重力反演的关键技术和科学应用。
全天时高重复频率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先进航空装备关键技术与系统。
航天辐射环境锗硅关键技术     航天  辐射环境  锗硅       2023/8/12
航天辐射环境锗硅关键技术
目前,大多数人造卫星运行在高度不超过2000 km的LEO轨道,剩余的卫星集中在相对高的轨道,即36000 km的GEO轨道和约20000 km的导航卫星轨道。数千至一万余公里的中间区域,卫星十分稀少。近年,随着遥感、通信等技术的持续进步,已使中轨卫星可以集低轨卫星和高轨卫星两者之长,同时兼具高分辨和长驻留的特点,引起各主要航天国家的重视,成为有待开发的热点。但是,这一轨道高度正处于地球内辐射带核...
2023那月16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测控装备信息安全关键技术”通过综合绩效评价。项目评审专家、工信部产促中心负责人、项目与课题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等参加项目绩效评价会。
2022年5月16日,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电动航空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暨“电动航空关键技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召开。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项目负责人陈立泉院士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及会议背景。中国工程院干勇、刘炯天、徐惠彬、陈祥宝、丁文江、李仲平、谢建新、刘中民、毛新平、潘复生、周济、单忠德、宫声凯、李贺军、张平祥、傅正义、邓龙江、张立群等院士,工程院二局樊新岩副局长,...
近日,数十位国内空间科学领域专家齐聚广州,研讨教育部空间科学中长期和“十四五”规划前沿课题。会上,我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备受关注,其正在推进的“天琴二号”卫星项目,将上天验证多项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其中也包括下一代重力卫星关键技术
2020年6月23日上午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2020年5月5日18时0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的大型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承担载人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了四大“黑科技”,一是超大整流罩,二是“零窗口发射”,三是大直径舱箭分离,四是大推力直接入轨。针对四大“黑科技”之一的大直径舱箭分离关键技术,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肖...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天帆一号”(SIASAIL-I)太阳帆,搭载长沙天仪研究院潇湘一号07卫星,在轨成功验证了多项太阳帆关键技术。这是我国首次完成太阳帆在轨关键技术试验,将对我国后续大型太阳帆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太阳帆被认为是目前极具可能到达太阳系外的航天器,它是利用太阳在薄膜上的反射光压来提供动力的航天器,在小行星探测、地磁暴监测、太阳极地探测及空间碎片清除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大型太阳帆...
针对新一代战斗机超声速内埋武器弹射投放分离安全性问题,采用高速风洞投放实验技术研究内埋武器从开式武器舱弹射投放分离动态运动过程,风洞投放模型试验过程中采用除垂直加速度不足外,其余全部运动严格相似的轻模型相似设计方法,并针对轻模型法垂直加速度不足所导致的投放垂直位移偏离实物位移问题,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公式修正法进行补偿,试验给出了不同初始弹射投放分离条件下,内埋武器从载机投放分离后运动轨迹与姿态角随...
2018年5月25日,2018第20届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新时代军民两用关键技术研讨会暨建德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建德市成功召开。杜祥琬、刘大响、贲德、陈祥宝4位院士,Susan Ying、Gennaro Russo等8名国外专家以及15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旨在进一步聚集全球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提升军民融合产业互动对接、创新发展能力,搭建军民融合领域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
2018年5月25-2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建德市人民政府承办,2018第20届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新时代军民两用关键技术研讨会暨建德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建德市成功召开。
日前,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国际上第一个对全球水循环关键多要素进行同步观测的科学卫星计划——“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已完成了主被动协同反演和有效载荷关键技术的攻关和试验验证,背景型号研制通过验收,为接下来的工程研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十三五”科学卫星计划的实施做好了准备,将争取在2019~2020年发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