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观测卫星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作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于2023年8月9日在京组织项目综合实验场分系统现场评审。综合实验场分系统通过初步验收,后续将逐步面向行业应用部门和区域用户单位开展卫星共性产品综合实验业务服务。
2023年4月4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举行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仪式。上海技物所研制的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经过在轨测试交付用户投入业务应用。
2022年12月9日北京时间2时31分,我国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高分五号01A星)。上海技物所承担研制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随星升空。该相机在继承了高分五号02星同时兼顾宽覆盖和宽谱段的特点,可实现60km幅宽、30m的空间分辨率、0.4到2.5微米的光谱范围;光谱的观测能力从5nm提升到了2.5nm;新增大气偏振探测模块,可进一步提高反演应用精度。该相机入轨后,将与...
2019年11月4日至6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在成功完成了高分七号卫星首轨数据接收(11月4日21点39分至21点45分)后,按计划又先后完成了6轨高分七号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接收数据量总计616.6GB,实现了我国最高数据码速率民用对地观测卫星数据接收。高分七号卫星首次采用了VCM(Variable Coding Modulation,可变编码调制)技术,在地面站接...
大气科学家即将对地球上排放或储存碳的地方进行迄今为止最详细的观测。如果一切顺利,美国宇航局(NASA)将于4月30日向国际空间站发射最新的碳监测仪器。斥资1.1亿美元的轨道碳天文台3号(OCO-3)将被安装在空间站外部。该探测器将用来监测地球上不容易被碳测量卫星探测到的区域,从而比它的前任在更大的区域以更高的高分辨率收集数据。研究人员希望,为期3年的OCO-3任务所获得的数据将能够增进他们对地球碳...
日前,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国际上第一个对全球水循环关键多要素进行同步观测的科学卫星计划——“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已完成了主被动协同反演和有效载荷关键技术的攻关和试验验证,背景型号研制通过验收,为接下来的工程研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十三五”科学卫星计划的实施做好了准备,将争取在2019~2020年发射。
2016年5月23日、6月15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方案评审会、工程项目初步技术指标与使用要求评审会在北京分别召开。WCOM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方案报告、工程项目初步技术指标与使用要求报告顺利通过评审,是WCOM任务未来开展综合论证与工程立项的工作基础和重要依据。
提出一种面向容错的对地观测卫星任务调度模型,该模型采用主版本/副版本技术可以实现对任意时刻一颗卫星失效时的容错.在容错调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卫星容错调度算法FTSS.FTSS采用重叠技术,有效提高了卫星资源利用率.此外,FTSS采用了任务合成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实际执行任务的个数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调度性.为了验证FTSS算法的性能,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对FTSS与其它3个基准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卫星任务规划是卫星系统核心模块,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卫星系统的工作效益。针对卫星任务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对现有的一些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首先分析了多用户任务需求,梳理了任务需求的辅助分析过程,然后总结归类现有的区域目标分解和任务聚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单星和多星任务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进行述评,最后阐述了卫星任务规划调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卫星接收站2013年5月24日在海南三亚正式揭牌,这使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直接获取能力首次伸展至南部海疆,解决了我国南海和周边区域长期缺乏遥感卫星数据的状况,填补了我国民用对地观测数据接收的空白。
美国航天局2月11日宣布,该局当天成功发射了第八颗地球资源卫星。 这颗美国迄今建造的最先进的地球资源卫星,将在距地球705公里的高度运行,借助以反射光和电磁波谱为物理观测基础的两个感应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
由德尔塔2型火箭搭载的“水瓶座”海洋观测卫星于美太平洋时间2011年6月10日7点20分(北京时间22点20分)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开始执行其观测全球海洋表面盐分、研究海洋环流的使命。
欧洲航天局2010年11月25日发表公报说,欧航局将从“荧光探测卫星”和“碳卫星”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研制新型对地观测卫星,作为未来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工具。公报说,去年10月,欧航局开始征集新型对地观测卫星的设计方案,4个专家小组经过严格评审,从31个高质量方案中选择了上述两个,权威专家将进一步分析、筛选这两个方案。
德国雷达卫星“串联-X”21日在乌克兰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颗卫星上首次安装了三维立体相机,可拍摄整个地球表面的立体图像,对地球数字三维模型的建立和地球表面精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串联-X”是在当天中欧时间4时14分用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的,半小时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地面站收到了卫星传回的无线电信号,标志着这次发射已取得成功。“串联-X”卫星将与之前发射的“TerraSAR-X”一起共同完成...
据日本共同网消息,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将于2009年1月21日在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呼吸”是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与日本环境省、国立环境研究所的共同研究项目。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沼气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红外线的特点,通过观测地表反射的红外线来推算温室气体的浓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