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国际空间站相关记录121条 . 查询时间(0.22 秒)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2021年5月1日,在国际空间站驻留的4名宇航员乘坐SpaceX公司的 “龙飞船”返回地球,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抵达。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罗戈津25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说,“进步MS—14”货运飞船飞行过程用时3小时20分钟,创下了给国际空间站送货的最快有人驾驶飞行成绩。
2020年4月9日电 在经过约6小时飞行后,俄罗斯“联盟MS-16”飞船9日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将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3名宇航员送入空间站。据俄航天集团网站9日发布的消息,载有“联盟MS-16”飞船的“联盟-2.1a”型火箭9日中午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后进入预定轨道。飞船脱离火箭后,按快速飞行对接模式绕飞地球约4圈并追上了国际空间站。在位于莫斯科附近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监控下,飞船于...
俄罗斯航天集团2019年8月27日发布公告说,载有俄第一个太空机器人的“联盟MS-14”飞船当天与国际空间站二次对接成功。
俄罗斯航天集团2019年8月27日发布公告说,载有俄第一个太空机器人的“联盟MS-14”飞船当天与国际空间站二次对接成功。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019年8月14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将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一台人形机器人。这个“天空机器人”(F-850)将于8月22日搭载“联盟号”MS-14宇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然后于2019年9月7日返回地球。
俄罗斯“联盟MS-08”飞船2018年10月4日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成功着陆,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半年多的俄美3名宇航员搭乘飞船安全返回地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018年4月24日表示,计划于2022年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天宫”,在信息、能源、动力技术以及运营费效比方面,可望超越国际空间站
英国科技设备研究理事会(STFC)近日宣布,英国科学家将在设计国际空间站(ISS)上使用新仪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其研发的仪器TARDiS不仅能够监测气候变化对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星星的起源。TARDiS将设计为使用太赫兹遥感来测量上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和星际介质的发射辐射,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大气组分提出新见解,还可拍摄太空图像,追踪星星,观测行星的诞生与演变。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又一次腾空而起,于美国东部时间3日下午5时07分(北京时间4日上午5时07分),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39A发射台再次将“龙”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不同以往,此次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各类“乘客”中,有一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玉林科研团队研发的空间环境基因实验项目,将成为第一个完全由中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的科学搭...
经俄罗斯联邦航天署载人航天科学与应用研究计划科技协调委员会的批准,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强度物理与材料学研究所,以及俄罗斯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将共同在国际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首个实验将是用于制造宇宙飞船的舷窗玻璃,由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及其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多层纳米复合涂层,即该涂层在保持玻璃透明性的同时,能保护舷窗玻璃免受高速运转宇宙粒子的击打。目前俄...
2017年4月18日凌晨,欧盟资助的QB50项目团队通过火箭向国际空间站(ISS)一次性发射了28颗迷你卫星。这些卫星在4月底或5月初部署到低地轨道空间。欧盟计划在5月再发射8颗迷你卫星。
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2016年3月2日发布消息说,结束国际空间站驻站任务的3名宇航员当天乘坐“联盟TMA-18M”飞船安全返回地面。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宇航员训练中心负责人尤里·隆恰科夫于当地时间2015年3月4日表示,新一批俄罗斯宇航员将于2015年3月27日前往国际空间站并在太空驻留一年,他们将在空间站进行约49项科学实验,但没有太空行走的计划。报道称,隆恰科夫表示,此次派遣的两名宇航员米哈伊尔·科尔尼延科和斯科特·凯利将在太空生活一年,他们有一个关于科学和医学实验方面的庞大计划。本次飞行已经准备很久,他们也都做好了准...
空间探索既复杂艰巨又耗资甚大,因此,世界各国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难以独自开展,中国概莫能外。当前,国际空间站运行形成了以美国主导,各国“精诚合作”的管理模式。美国作为国际空间站的发起国,通过与俄罗斯等成员国的密切协作,实现了对国际空间站运行的维护和有效管理。国际合作成为各国发展航天事业、获取空间资源、提升技术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国际空间站合作管理模式尤其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