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科学技术 教授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2.712 秒)
2023年4月18日,应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潘良明教授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大林教授来校作题为“铅基快堆热工安全研究进展”的学术讲座。
近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重郭秋菊教授获评《核技术》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以表彰其严谨求实、认真负责、优质高效地完成期刊审稿工作。同时获评的年度优秀审稿人还有四川大学杨朝文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树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柴翔研究员、南华大学赵鹏程副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阴泽杰教授
近日,学院蔡辉山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定教授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综述文章,基于他们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高能量粒子与撕裂模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等离子体稳定和约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近期,南华大学先进核燃料循环化工研究中心负责人韦悦周教授团队与埃及国家核材料机构(NMA)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业活动引发的放射性及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合作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3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相继发表在化工及核工程领域TOP期刊上。其中题为“FunctionalizedBiobased composite for Metal Decontamination – Insight on Uranium...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办的“2021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入选成果揭晓。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陈忠勇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逃逸电子抑制技术”入选2021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该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为陈忠勇、严伟、潘垣。磁约束聚变研究的目的是实现持续可控的聚变能源,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为双碳目标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托卡马克利...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乔宾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通过拍瓦飞秒强激光辐照微胶带靶获得峰值能量高于100 MeV、能散为1%的高品质离子束的新方案。2021年10月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飞秒激光与微胶带靶相互作用产生准单能离子束》(Monoenergetic high-energy ion source via femtosecond laser interacting wit...
2021年10月20日,中国核学会在2021年学术年会上颁发了首届中国核学会青年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熊进标副教授获评,本届共有8名获奖者。
众所周知,对于恒星平稳演化阶段相对低温环境中发生的热核反应,决定反应率的有效伽莫夫窗口远低于库仑势垒,反应截面甚小,直接测量十分困难。深地实验室能够极大地降低宇宙射线造成的干扰,提供本底极低的测量环境,有利于开展稀有反应事件的精确测量和研究。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覆盖岩层厚达2400多米,居世界之首。宇宙射线通量比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LUNA实验室还要低大约100倍。锦屏II期新建了8实验洞...
众所周知,对于恒星平稳演化阶段相对低温环境中发生的热核反应,决定反应率的有效伽莫夫窗口远低于库仑势垒,反应截面甚小,直接测量十分困难。深地实验室能够极大地降低宇宙射线造成的干扰,提供本底极低的测量环境,有利于开展稀有反应事件的精确测量和研究。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覆盖岩层厚达2400多米,居世界之首。宇宙射线通量比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LUNA实验室还要低大约100倍。锦屏II期新建了8实验洞...
众所周知,对于恒星平稳演化阶段相对低温环境中发生的热核反应,决定反应率的有效伽莫夫窗口远低于库仑势垒,反应截面甚小,直接测量十分困难。深地实验室能够极大地降低宇宙射线造成的干扰,提供本底极低的测量环境,有利于开展稀有反应事件的精确测量和研究。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覆盖岩层厚达2400多米,居世界之首。宇宙射线通量比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LUNA实验室还要低大约100倍。锦屏II期新建了8实验洞...
二维材料如同一个“神奇的二维国”,具有众多三维世界里难以发现的性质和现象。卤素(氟、氯、溴、碘)在有机反应、材料科学等领域已经有近200年的研究历史。自2008年氟化石墨烯合成以来,卤素与二维材料的结合催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二维材料的卤素功能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丰富,有许多分支领域,但还没有对整个领域进行过全面的总结。最近,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汤贤特聘教授团队在《Smal...
2021年2月左右,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郑坚教授团队采用数值模拟手段首次展示了在激光等离子体装置上获得螺旋形强磁场的方法,此螺旋状磁场与原恒星、行星状星云射流周围的准直磁场存在无量纲意义上的相似性,对研究天文射流形态、原恒星吸积过程、恒星演化对周围星云包络的影响都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以“Generation of astrophysical relevant helical magnetic...
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无局部污染、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在电动汽车以及工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电池安全运行和可靠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荷电状态(SOC)对于防止电池过度充电、深度放电和不可逆转的损坏至关重要。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华青松教授基于神经网络的SOC建模和学习,应用非线性自回归外生神经网络(NARX-NN)和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神经网络(RBFNN-UKF)估算电池SOC。
2020年9月10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共有2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其中第一完成单位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四完成单位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宋晓东教授团队在研究地球内核的变化中取得新的突破。来自内核的快速变化信号早期已经被人们所发现和证实,然而此信号的来源多年来存在很大争议。最新发现解决了信号源的问题,为最终精确确立内核的运动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依据。宋晓东教授原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终身教授,现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此工作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杨翼博士和宋教授共同完成。地球内核位于地球最中心,是随着地球逐渐冷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