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等离子体相关记录93条 . 查询时间(0.209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良保课题组在单颗粒纳米腔中等离子体场强分布的探测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2022年6月1日下午,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第一期研究生学术论坛在科技实验楼1617会议室举行,约六十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近日,学院蔡辉山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定教授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综述文章,基于他们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高能量粒子与撕裂模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等离子体稳定和约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近日,从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多途径磁约束聚变研究中心传来消息,该中心的光纤干涉诊断团队成功研制出了用于高密度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的光纤干涉仪,并将该诊断应用于国内首个大型反场箍缩装置科大一环(KTX)、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角向箍缩装置IMP-θ、国内首台紧凑环注入装置KTX-CTI等平台实验中。该光纤干涉仪诊断获得的部分成果发表于Rev. Sci. Instrum. 91(6), 063501, 2...
2021年8月4日,中国等离子体期刊《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将华中科技大学聚变所J-TEXT团队的学生王昭苏的文章《Application of 3D MHD equilibrium calculation to RMP experiments in the J-TEXT tokamak》选为Highlight文章;同时录制了视频介绍聚变所团队,让聚变业内的学...
2021年7月12日至1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磁约束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IFPP)承办的第十届国际研讨会“聚变等离子体随机场”(10th International SFP Workshop)在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问道厅召开。
在未来聚变反应堆条件下,为提高聚变燃烧率,必须将燃料粒子直接注入反应堆芯部强磁场约束的高温等离子体中,现有的传统加料方式(如弹丸和超声分子束等)受限于弹丸材质及低速等因素,难以直接注入到芯部,新型聚变反应堆加料方式的探索探究势在必行。据紧凑环实验负责人兰涛副教授介绍,紧凑环(compact torus,CT)注入原理是通过脉冲高压将燃料气体电离,形成高密度的自组织等离子体环,利用强洛伦兹力将紧凑环...
随着近年来X射线天文学的快速发展,研究和发展X射线和等离子体中电子的散射(即康普顿散射)理论是高能天体物理辐射转移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著名理论物理学家Kompaneets建立的经典的Kompaneets方程描述了低能光子气和等离子体的康普顿散射-康普顿硬化过程。然而,该方程在处理硬X射线穿过“冷”的等离子体时所发生的康普顿软化过程时“失效”。如何正确描述康普顿软化过程,六十...
通过产氚包层实现氚自持循环是未来聚变堆发电的核心技术之一,包层的设计及功能必须经过氘氚中子的实验验证。由于氘氚中子源稀缺、中子能量高(14MeV)、放射性强,因此验证实验的难度很大,长期以来聚变工程堆氚产生率的数据主要依赖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2015年,我国ITER专项计划专家组提出,CFETR各候选产氚包层方案必须进行氘氚中子辐照实验,以获得真实产氚率数据。
2021年4月20日至4月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第一届受控核聚变与人工智能技术学术会议暨中国核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术论坛。会议有来自国内外25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参会代表。大会内容涵盖了核聚变领域内包含先进数据科学、机器学习推断方法、诊断体系不确定性分析、破裂预警、不稳定性模式识别、大规模非线性模拟神经网络代理模型、聚变装置关键部件寿命预测等多方面前言交叉研究前沿进展。
2021年4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发展研讨会”在合肥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落实学校“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行动纲领为契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刘万东教授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项目“聚变等离子体三维物理及边界磁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中期总结会2021年3月27日在合肥召开。此次会议主要对项目及各课题的中期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科技部ITER中心项目主管巩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部长黄方、项目主管闵石头、项目责任专家华中科技大学胡希伟教授和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
2021年2月4日,国际首套面向中大型托卡马克芯部加料的紧凑环装置(EAST-CT)完成了首次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紧凑环装置在经历7个月的设计、建造、安装及测试后,圆满实现了阶段性关键目标。该装置将在EAST(东方超环托卡马克)上进行测试,为未来聚变堆如CFETR验证新的芯部加料技术奠定坚实基础。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提出了实现氚自持的总体科学技术目标。提高氚的燃烧率能够显著减低聚变反...
快控线圈作为聚变堆堆芯部件之一,在装置运行时,需要承受热载荷、电磁载荷、地震等多种载荷或工况组合的作用,这些部件的结构安全直接关系到装置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结构安全评估在未来聚变堆的堆芯部件设计中至关重要。课题组针对ITER快控线圈本体圆柱形结构特点、非规则变化运行电流和电磁力等特性,在参考法国RCC-MR、美国ASME标准和ITER SDC-IC等设计标准基础上,引入Bree-dia...
偏滤器作为聚变堆的核心部件之一,是聚变反应中重要的能量和粒子排出通道,其性能直接影响装置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一直以来,全钨水冷偏滤器研究都是国内外聚变研究的重点领域,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成果。但是考虑到材料,特别是钨铜偏滤器的热沉材料铬锆铜在中子辐照下的脆化效应,能否直接将目前ITER结构的偏滤器外推到未来聚变堆的运行条件,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探索。课题组基于中子辐照下的材料特性,提出了一个在未来聚变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