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科学与技术 副教授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1.19 秒)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具有成像功能的类脑视觉传感技术研究。神经形态类脑视觉硬件作为具有光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新型器件,是构建类脑视觉感知和实现超低功耗类脑存算的核心部件,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及智慧健康等领域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传统神经形态视觉系统通过将传感单元、...
2023年5月6日下午,南通市崇川区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活动表彰了区“两红两优”代表、区十大青春榜样、区十大杰出青年。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姚佳飞副教授(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荣获“首届崇川区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近日,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王琳教授、马惠芳副教授与湖南大学段曦东教授合作在二维氧化物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相关成果“Controlled Synthesis of Submillimeter Nonlayered WO2 Nanoplates via a WSe2-Assisted Method”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2022年影响因子:32.086...
碳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碳链等。其中,二维的石墨烯,一维的碳纳米管和碳链是目前科学家关注的重点材料。碳纳米管由于其手性种类繁多,且难以合成单手性的半导体型碳纳米管,目前研究进入到了瓶颈期。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荷迁移率,是未来半导体工业中替代硅的有力竞争者。然而,石墨烯是一种半金属材料,本身没有带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于半导体领域。将石墨烯从二维的平面结构转变为一维的...
超材料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电磁波调控结构在微波/光波隐身、电磁波调控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望在电磁波应用中大展身手。而面向未来通信需求, THz波段高功率电真空器件可以提供更大的功率带宽,有望成为未来通信及探测用W频段电磁波波源应用主要技术。电子学院OSCC中心柏宁丰副教授研究小组致力于利用超材料结构对真空电子器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其性能。
日前,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孙彬副教授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黄兴溢教授在柔性电子领域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旗下子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上发表了题为"Seeking advanced thermal management for stretchable electronics"的前瞻性论文,文章结合柔性电子器件热管理问题的现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2021年5月29日,电子系副教授崔开宇牵头的成果转化项目团队“与光科技”在80余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八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唯一金奖,同时相关成果CMOS光谱成像芯片荣获大赛“技术创新奖”。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以“关注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为核心定位,是面向清华大学全校学生、校友、教师真实创新创业项目的年度评选活动。
三维微电子封装热管理因素尤为突出,其原因是封装材料特征尺寸已缩小至几个微米,原位实验表征困难,材料微观结构因素包括原子尺度结构对封装材料的热管理和可靠性设计造成挑战。传统电子封装可靠性模拟与仿真结果与实验不符,领域急需面向三维微电子集成与封装可靠性模拟与仿真的新方法和新工具。我院黄智恒副教授研究小组在三维微电子封装铜硅通孔凸起机理原子尺度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专著章节的形式呈现在Spr...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系的黄如院士-叶乐副教授课题组与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上海芯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多级流水异步事件驱动型芯片架构,将传统的周期性工作模式转变为异步事件驱动型工作模式,显著降低了物联网节点在“随机稀疏事件”场景下的功耗。课题组同时提出了时域屏蔽型阈值交叉模数转换器Level-CrossingADC(LC-ADC)技术,解决了“噪声误触发导...
2020年1月2日,深圳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深圳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颁发2018年度和2019年度市科学技术奖。我院深港微电子学院副教授汪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谷猛分别荣获2018年度、2019年度深圳市青年科技奖,受大会表彰。汪飞主要从事面向自供能设备的微纳米能量采集技术、微纳米气体传感器、微纳米探针技术研究。累计主持包括丹麦FTP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9年5月25日至5月30日,IEEE电路与系统国际研讨会(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在日本札幌举行。我校航空航天学院毕闯副教授发表会议论文(Predi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Noise in SiC MOSFET Module),毕闯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电子...
光栅是光学和光电系统的核心构造单元之一。光栅元件的周期决定着系统的色散和分辨率性能。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等大型X射线科学装置的发展,高分辨率X射线谱学技术对超小周期纳米光栅元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自上而下的纳米制备技术(包括光刻和电子束直写等)难以实现大面积亚百纳米周期光栅元件的制备,限制了X射线光谱探测分辨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凝聚态物理中相关科学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
2019年4月22日,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透明陶瓷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江研究员、石云副研究员的邀请,英国南威尔士大学Nigel Copner教授、李康副教授到上海硅酸盐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Nigel Copner教授作了题为“Photonics Research in South Wales UK”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吸引了30多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李江研究员主持。Nigel ...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一种遗传背景清晰、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个体结构简单的模式生物,在遗传与发育、衰老与寿命、药物筛选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在这些应用中,处于不同生长期线虫的精确分选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研究通过集成电阻抗谱微流控系统来实现线虫的生长期检测和自动分选,解决了传统手动挑选的费时低效、高误差率等弊端。本系统通过微电极对流经检测区域的线虫进行电阻抗谱实时测量分析,根据线虫长度与阻抗信号的相关性,实现对...
最近,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蒲殷副教授与苏州大学的蒋建华教授合作,证明了在具有实空间和并行波矢空间的双拓扑结构中,可能会导致较低维度的光捕获效应。他们以二维光子晶体为载体,从理论上提出并通过微波实验研究首次在光子晶体中发现,在二维光子晶体位错位置上存在零维的位错局域态。该光子束缚态是以Jackiw-Rebbi光孤子模式出现的,与以往的腔模局域态不同,这种强约束的腔模式是稳健的、不受微扰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