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自动化 >>> 成组技术 数控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计算机辅助制造 机械制造自动化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机械制造自动化 中国科学院相关记录162条 . 查询时间(4.681 秒)
熊次远,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移动机器人、并联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机械结构设计。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浙江省重点研发、装备预研基金、宁波市2025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篇,申请专利20余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徐刚,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现任“关键人才”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2D/3D机器人视觉与应用、计算机视觉行为分析、智慧农业信息感知与装备等方向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基金项目1项、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1项;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课题、中科院区域重点研发(STS)等多项国家、科学院、省、市科研项目;作为...
孙贤备,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机器人关节用力矩电机、AGV小车驱动电机及高空无人机电机。作为核心骨干,参与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子课题、宁波市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25)及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4项。
郑天江,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钱江人才”,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三层次。主要研究移动机器人、软体机器人的建模仿真及其控制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科院先导项目子课题、浙江省及宁波市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25)、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省市地方及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李华民,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机器人机构设计、水下机器人设计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技术。主持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宁波市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25)、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横向课题等项目4项;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省市地方及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8篇。申请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杨桂林,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宁波分部主任,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浙江省突贡专家,宁波市“3315高端创新团队”带头人,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旗舰人才”。长期从事机械电子、机器人及制造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密电磁驱动装置、柔性微纳操作机器人、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绳驱动机器人及工业...
陈思鲁,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团队人才”,浙江省人才计划专家。长期从事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方面研究,曾任新加坡综合制造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的机电研究室科学家、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精密运动系统联合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兼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博士生导师;回国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课...
围绕国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重大需求,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设计、驱动控制、智能感知技术为核心,建立高水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发平台,在精密驱动与控制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工业机器人运用技术、下一代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下一代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引领本领域科学创新与技术进步。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成果:低成本流水线用四轴并联机器人项目。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成果: 协作机器人项目。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成果:表面抛光机器人项目。
磨抛是典型的连续接触式操作,力控技术直接影响磨抛效率和质量,因而至关重要。传统上,一般采用基于机器人关节力矩的直接力控方法,存在力控精度低、动态响应慢等缺点。而机器人加力控末端执行器的间接力控方法采用了宏微系统结构,在小范围内动作时只需调整力控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即可,避免了宏机器人大惯性动作对力控精度和动态响应的影响,可有效解决直接力控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有研发机构或公司研制了力控末端执行器,...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项科技成果亮相此次航展。在此次航展上,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云雀”高原型无人机实物、可回收式固定翼无人机蜂巢系统模型,以及多项成果通过展板形式展出。现场通过影像资料展示了“云雀”无人机实现我国首次机器人化高海拔科考和固定翼无人机蜂巢系统船载释放回收等相关工程应用成果。
超疏水微型机器人可以在外界刺激下在水面上高效游动,围绕这一现象科学家们展开了诸多研究,探索它的这一特性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例如细胞操作,净化水源等。然而,目前大部分对于超疏水微型机器人的研究都是围绕单一刺激的驱动模式,使得超疏水微型机器人的运动和功能在复杂的水环境中受到了限制。
自动门已逐渐成为各种建筑物、交通工具、自动化装备等重要的功能部件,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常规平移门由于存在中间传动环节和传动磨损,故障率较高。为此,精密驱动与智能机器人技术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了磁悬浮直驱技术,利用直线电机动定子间的永磁吸力抵消移动部件的重力,大幅减小轨道正压力,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并利用直线电机动定子间的电磁推力驱动移动部件直线运动,获得高速、高加速的直线运动。团队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