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人工智能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计算机科学技术 教授相关记录8224条 . 查询时间(1.729 秒)
李旭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23篇),获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参编专著1部。
田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面向航空航天对地观测和深空探测等领域,一直从事高光谱遥感,目标光辐射传输模型、高光谱特征模拟、光谱识别、参量反演以及影像智能解译等研究。
李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1.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2.遥感成像系统性能与应用能力评价;3.模式识别。
李小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长期从事激光雷达探测与成像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一直专注激光雷达系统设计与误差校正方法研究,突破高精度指向校正和混叠信号高速测距关键技术,研制三维成像激光雷达、高速在线测距激光雷达、小型化激光雷达等多套装备,应用于航天型号装备、国内首套“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装置,嫦娥七号激光雷达测试与仿真预研体系中。
刘敦龙,男,副教授,生于1987年,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为软件自动生成与智能服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2009年毕业于济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5年7月进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任教,2019...
杜翠,女,副教授,生于1985年,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2004.9-2008.6,商丘师范学院,应用数学,学士;2008.9-2011.6,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应用数学,硕士;2011.9-2015.6,西南交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博士;2019.5-2020.8,美国Clarks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22.9-2023.6,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
何晓曦,男,副教授,生于1978年,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混合现实与虚拟仿真实验室负责人,ACM Professional Member(美国计算机协会专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以负责人或主研的身份承担纵向、横向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总装预研、省市及横向等项目若干。发表核心以上论文若干,获国防科技成果鉴定1...
赵学玲,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血压、血管硬度等人体心血管参数的无创检测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浅表动脉处脉搏波的检测、分析与建模,开发心血管参数无创检测的装置。
耿丽清,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号检测与处理、人工智能、嵌入式,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7项。
代方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智能过程控制、软测量技术。
车艳秋,博士学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控制工程、计算智能、计算神经科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智能科学、控制科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融合,开发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智能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技术及装置。
韩春晓,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脑机融合技术、非线性信息处理。
路光达,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运动控制等。
桑学佳,男,副教授,生于1990年,群众,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2012年于吉林大学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士学位,2015年于成都理工大学获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于吉林大学获地质学(数字地质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19年-2022年于中国矿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22年至今就职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系。
本报告主要介绍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及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大支柱产业中的赋能应用情况。重点介绍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理论发展体系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方面的概况,并结合”AI+"模式在若干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展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产业赋能现状,并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