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相关记录59条 . 查询时间(0.658 秒)
近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核心舱采用手控遥操作方式,圆满完成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本次试验是首次由航天员在轨利用手控遥操作设备,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初步验证了空间站与来访飞行器手控遥操作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天地间协同工作程序的合理性。
提到光通信你会想到什么?是光波、光纤、光缆这些高大上的物理名词吗?其实,光通信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周代,我们就有了用于军事的光通信系统——烽火台。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通过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在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这种方式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存在,约公元前800年,古希腊...
2021年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系列高清火星影像图,其中火星北极区域彩色图像由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研制的中分辨率相机拍摄完成。“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经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载荷陆续开机,开始科学探测。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 正式发出通知,光电所于2018年3月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Opto-Electronic Advances (OEA,光电进展)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数据库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将在2021年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公布。Opto-Electronic Adv...
近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饶长辉研究员带领的太阳大气高分辨力探测技术研究团队成功获取太阳活动区快速演化高分辨力观测结果,这是继2019年12月10日1.8米太阳望远镜取得首光成功后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该望远镜可以为太阳风暴预警预报应用和太阳物理前沿探索提供独立自主的高质量数据。 太阳风暴是空间天气灾害的源头,日冕物质抛射、耀斑、冕洞等大尺度太阳风暴的主要表现形式。太阳爆发性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
提到光通信你会想到什么?是光波、光纤、光缆这些高大上的物理名词吗?其实,光通信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周代,我们就有了用于军事的光通信系统——烽火台。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通过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在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这种方式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存在,约公元前800年,古希腊...
2020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室激光通信团队成功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地球同步轨道星地相干光通信试验。在中强大气湍流强度下(r0≥3cm),经自适应校正后卫星下行信号光束波前畸变和光束抖动显著抑制,跟踪精度优于亚微弧度量级,波前精度优于λ/10(λ为信号光波长1550nm),保证了空间光至单模光纤的高效耦合,平均单模光纤耦合效率达28%以上。自适应光学校正后,单模光纤平均接...
光电所饶长辉研究员带领的太阳高分辨力成像技术研究团队研制成功1.8米太阳望远镜,于2019年12月10日成功实现首光,获取到太阳大气光球层和色球层高分辨力图像。这是我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也是在美国4米太阳望远镜DKIST正式运行之前,国际上已经建成的最大口径太阳望远镜。相关成果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并将在《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激光雷达是一种采用非接触激光测距技术的传感设备,能够获取空间环境高精度的三维点云图像,测距精度可达厘米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激光雷达日益成为汽车自动驾驶、定位导航、空间测绘、安保安防等领域最为核心的传感设备。
近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工程迎来组网收官关键一步。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搭载了由光电所参与研制的高轨激光通信终端,拉开了我国高轨多星链路天基激光通信序幕。激光通信技术是未来星间传输及组网最优解决途径之一。激光通信系统以激光作为信号载体,通过对激光的调制解调来传输信息,具有极高的信息传输速率、极大的信息容量、极高的通信安全性...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从理论设计和加工制备两方面出发实现了一类超构表面器件的高效设计和大面积加工。在理论方面,通过对单元结构间的电磁场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推导,创新性地提出了悬链线电磁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建立几何结构和对应电磁响应的直接联系,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仿真软件。在此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器件响应,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反向设计得到单元结构的几何参数。该设计方法可以大幅度缩减器件的设计时间并...
大视场是望远镜、显微镜、激光雷达、扫描天线等应用的重要发展趋势。但传统透镜/天线的视场/扫描范围受限于对称性设计,通常采用多个镜片/天线组合来增大视场/扫描范围,导致体积重量大、系统复杂。最近,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在《先进光学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6(19): 1800592, 2018)上提出一种超薄大视场扫描技术。通过利用双层超表面的近场耦合同时激发...
中科院“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Newcomb Cleveland Prize),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光电技术研究所量子通信望远镜研究团队成员任戈研究员,国科大硕士生导师贺东副研究员作为团队代表获此殊荣。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设立克利夫兰奖90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这一重要荣誉。
中国电科技集团2018年度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由中国电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联合申报的“激光光源”项目荣获一等奖。光束质量是限制激光器应用的重要瓶颈。近年来,光电所杨平、董理治团队致力于激光器自适应光学光束净化技术研究,攻克了高通用性实时波前处理技术、大梯度像差加权波前复原技术、多路光束合成与精确共轴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近衍射极限的高光束质量输出,加快了...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在《先进科学》上发表封面学术论文,该研究结合相变材料与超表面实现了可调的光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解决了目前基于超表面的平面光子器件功能固定不具备可调谐特性的难题,为未来动态可重构光子器件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