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海洋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251 秒)
2022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杜岩团队在卫星观测海表盐度偏差的区域分布及其主导因素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
2021年5月19日12时0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标志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迎来三星组网时代。
2020年8月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联合主办,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市科技局承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智海平台、海创平台协办的“2020全国海洋智能装备创新大赛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
“5、4、3、2、1……点火!”6月11日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D星。作为我国海洋水色卫星家族的新成员,海洋一号D星将与已发射的海洋一号C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业务卫星星座,形成上、下午双星组网,开展大幅宽、高精度、高频次观测,填补我国海洋水色卫星无下午观测数据的空白。这对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9月9日,中法海洋卫星在轨测试在北京通过评审。2018年10月29日成功发射入轨以来进行的卫星和有效载荷测试结果表明,该卫星工作稳定,各项功能和性能符合研制总要求。作为主载荷的微波散射计工作稳定,遥感数据质量良好,已经具备投入业务应用能力。数据处理产品经过与中外多种浮标和多卫星反演产品比较检验,其精度优于设计要求,微波散射计全球后向散射系数空间分辨率达到10.5千米,海面风场产品空间分辨...
2017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增选院士名单,我中心蒋兴伟主任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院士长期从事海洋卫星事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率领组建了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提出了我国海洋卫星系列化发展规划,推动了我国海洋系列卫星的发展进程,完成了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解决了卫星资料处理难题和海洋应用关键技术,引领了卫星遥感进入我国海洋主体业务中。主持完成了科技攻关、863计划、国防科...
2017年8月12-13日,第六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由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5名本科生梁浩铭、丁刘辉、潘春文、张硕、谢惠媚组成的“华工旅行者”队,在叶家玮教授以及梁富琳老师的指导下,勇夺全国一等奖。“华工旅行者”队的参赛类别为帆船模型竞速赛,参赛作品名称为“华工1号”。队员们利用大赛方提供的红外线源,在船上安装了红外接收装置及电子罗盘,使船在不同情况下做出直行、转...
2016年1月18日,根据中国科学院科发促字[2015]168号文件,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航天海洋测温NTC热敏电阻器的研制及应用团队”获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奖(二等奖)。
我国将造三颗新型海洋卫星     三颗  海洋  卫星       2014/12/30
近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2015年我国将启动研制3颗新型海洋卫星,分别是“海洋一号C/D”卫星和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 据介绍,“海洋一号C/D”卫星能连续获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温资料,我国及全球重点区域近海和海岸带环境变化数据以及海上浮标、船只信息等,支持海洋水色环境监测业务化、连续化运行,可为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警与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2014年8月18日,第三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浙江海洋学院顺利落下帷幕。经专家初审,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共6支代表队脱颖而出参加全国终审决赛。其中,王涵、王正陶、张嘉辉组完成的 “绿眉毛号”仿真古船,匡轶凡、徐志闻、叶超、赵峰组完成的 “定远舰”仿真船分别获得本次大赛决赛特等奖、二等奖。
2012年10月4日,美国造船工程学会发来邮件,祝贺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学生分会作品获得“学生滚装船设计竞赛”第2组荣获二等奖!并热情邀请竞赛组的上海交大船建学院两位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出席美国造船工程学会于今年10月26日中午在美国罗德岛会议中心宴会厅举行的理事长午餐会,会上将会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近日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从太空监测海洋已成为世界各国探索海洋的重要方式。打造海域立体监测网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要想对这一占地球面积70.8%的不断运动的水体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掌握其活动规...
中法海洋卫星散射计分系统结构热控件于2011年10月27日通过国家空间中心产品保证处组织的出所验收测试;2011年11月9日,通过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验收测试,顺利交付卫星总体。
我国海洋一号B卫星于2007年4月1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胜利升空,至2010年4月12日已在轨运行满三周年。 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十通道水色扫描仪是该卫星的主要载荷仪器,在轨三年工作稳定正常,获得了大量清晰的图像数据。这是继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探测仪器之后,该所实现在轨稳定运行三年以上的又一种探测仪器。
从今天(2月17日)召开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用于海洋预报、减灾防灾的“海洋二号A”卫星正在加紧研制,拟于明年发射。届时我国海洋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