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材料科学 低碳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149 秒)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检测和电化学氢渗透等手段研究了碳含量对超低碳搪瓷钢微观组织、退火板织构和氢渗透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提高超低碳搪瓷钢的强度提高而n值的变化不大,断后伸长率和r值都呈减小的趋势;与r值相对应,退火板的γ织构随着碳含量的提高逐渐减弱。实验钢的氢扩散系数DL随着碳含量的提高而减小,碳含量低于0.004%时钢板的DL低于临界值,不能保证搪...
采用恒载荷延迟断裂、氢热分析(T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一种低碳Mn-B系超高强度热成形钢板在热成形态和常规淬火回火态的氢致延迟断裂行为.结果表明, 经热成形后, 试样缺口临界应力和断裂寿命均高于常规淬火态,并达到常规淬火态+100℃回火试样的水平. 热成形试样经200℃回火处理后,具有更高的缺口临界应力和断裂寿命. SEM观察发现, 在外加应力和腐蚀液的作用下,热成形试样裂纹源区的断裂机制由常规...
针对拉伸断口分离问题, 对热轧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了纵向常规拉伸实验和三主轴方向短试样拉伸实验. 结果表明: 在纵向和横向取样的拉伸实验中均发生了断口分离现象, 分离面均垂直于厚度方向, 即平行于轧面. 通过对断裂试样分离裂纹的SEM观察发现, 分离面具有明显的低塑性解理断裂特征.利用三主轴方向短试样拉伸实验证明了原始钢板在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上具有相似的强度和塑性性能.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 ...
用显微硬度计、HRTE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对含Cu和Ni低碳高强度钢等时回火析出的富Cu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回火过程中,基体发生软化, 富Cu相析出, 板条状马氏体逐渐转变成多边形状铁素体; 在500 ℃时富Cu相强化作用达到最大值; 设置不同的Cu等浓度值时, 在400-500 ℃富Cu相的数量变化幅度大, 在500-650 ℃富Cu相的数量基本不变; 在晶界处发生C, Mo, P...
低碳Fe-0.25C-1.48Mn-1.20Si-1.51Ni-0.05Nb (质量分数, %) 钢通过新型Q-P-T工艺处理后获得高的抗拉强度和良好延伸率的综合性能. 对该低碳Q-P-T钢在拉伸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XRD 测定和形变孪晶马氏体的TEM观测, 证明了相变诱发塑性(TRIP) 效应的存在. 基于形变过程中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的平均位错密度测定和 TEM的观察, 验证了在中碳钢中最新...
研究了Ni-Cr-Mo-B超厚钢板表面低碳回火马氏体组织. 对表面区域不同位置处取样进行了冲击性能测试, 并借助OM, SEM, EBSD, XRD和正电子湮没谱(PAS)等技术手段对马氏体组织及其亚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实验钢表面韧性异常恶化, 马氏体组织中相对粗大的板条束和板条块以及较高的位错密度是其表面韧性恶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了铁素体不锈钢在低温轧制过程中织构演变及γ纤维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1.冷轧退火板厚度方向各层织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低温轧制过程中沿板厚方向不同应变状态导致的热轧织构梯度的遗传; 2.热轧及退火后, 表层织构以剪切织构组分为主, 冷轧后得到主要组分集中在{112}<110>和{111}<110>的冷轧织构。因此, 冷轧退火后形成不均匀的γ再结晶纤维织构。3.热轧及退火...
近年来,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端论坛或博览会劲吹新风,“绿色”氛围一届胜过一届,各种以减排、低碳经济为主题的技术和产品,显示着人类对环境恶化的焦虑,也预示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低碳经济”已成为人们最为热门的话题。
采用MMS-200热力模拟实验机进行高温压缩试验,研究一种低碳微合金管线钢在应变速率为0.1,1.0和5.0 s-1,变形温度为800~1 150 ℃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流变应力特征,利用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高温压缩变形后的组织,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函数来描述实验钢的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变形速率的提高而增大;实验钢在...
以炭黑和硼酸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部分石墨化B4C-C复合粉体,并将其作为碳源和抗氧化剂用于低碳镁碳砖中. 研究了加热温度对B4C-C复合粉体合成的影响,分析了其物相结构、成分、形貌和粒度. 通过测定低碳镁碳砖的常规物理性能、抗氧化性和热震稳定性,考察了复合粉体对低碳镁碳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升高,B4C-C复合粉体的石墨化度增大,B4C含量下降,1900℃时石墨化度达23.2...
利用膨胀法和差热分析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一种低碳微合金管线钢以不同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DSC曲线和金相组织分析,确定该钢的临界温度及相变温度,获得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研究该钢连续冷却时的奥氏体转变。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21%Mo起到抑制铁素体和珠光体作用,促进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实验钢在5.0~20.0 ℃/s的较宽冷却速度范围...
低碳Mn--Si钢中的粒状组织进行了实验研究, 考察了粒状组织中小岛的形状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 不含Cr时, 空冷后形成了由先共析铁素体基体+岛状物所组成的粒状组织,其中的岛状物形态及分布可以是无规则的, 也可以是长条状的小岛沿一定方向分布于基体上. 对于这2种形态的粒状组织, 尤其是对后者形态的形成和铁素体基体的分析表明, 小岛的形状和分布是先共析铁素体形态的反映, 条形规则排列的小岛可能受...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变温时效对极低碳针状铁素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450---500 ℃时效处理时, 第二相析出较少, 组织无明显粗化,强度无明显变化; 550---650 ℃时效时, 强度快速上升, 主要是ε--Cu和Nb(C, N)第二相粒子的弥散析出所致; 650 ℃以上时效时, 发生过时效现象, 铁素体板条和第二相粒子粗化, 导致强度迅速下降; 时效温...
利用电化学、金相、能谱等方法, 研究了低碳贝氏体钢在表面锈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 在含Cl-环境中的继续腐蚀行为. 实验发现, 低碳贝氏体钢和作为对比材料的低碳钢试样的表面锈层受损伤后, 在继续腐蚀过程中均能很快得到修复. 在损伤程度与继续腐蚀时间相同的条件下, 低碳贝氏体钢的锈层电阻与损伤修复率均高于低碳钢. 低碳贝氏体钢基体/锈层界面的断裂韧性高于锈层本身.在受外界作用时, 锈层不会沿基体/...
利用热膨胀仪对低碳Mo--Cu--Nb--B系微合金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等温实验。结合金相(OM)、透射电镜(TEM)研究了不同等温条件下组织转变特点。该微合金钢中温转变有三类组织:沿晶界形核并向晶内单方向生长的准多边形铁素体, 晶界或晶内形核的针状铁素体和成束生长的板条贝氏体铁素体。620℃为发生准多边形铁素体转变的鼻尖;580℃只发生少量仿晶界铁素体转变, 铁素体转变受到抑制;在530℃左右等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