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损伤相关记录140条 . 查询时间(0.207 秒)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专利:抗辐照损伤金属纳米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混合陶瓷球轴承因具有启动扭矩低、自润滑、密度低、耐腐蚀等优点,受到高精密机床的青睐,作为主轴承逐渐获得广泛应用。由于陶瓷滚动体与传统的钢质滚动体的力学性能和服役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混合陶瓷球轴承会出现与传统全钢轴承不同的服役损伤行为。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No. XDC04030400)支持下,本研究采用轴承台架实验机,模拟高精密机床主轴承服役工况,测试和比较了三种混合陶瓷球轴承,并利用白光干...
2023年3月22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刘长松研究员课题组在辐照损伤模拟软件开发与多晶材料空位累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多尺度模拟方法,系统考察了铁晶界处空位的累积与演化行为。借助自主发展的杂化格点动力学蒙特卡洛(LKMC)和实体动力学蒙特卡洛(OKMC)模拟技术,探究了空位演化与晶界结构的关联,相关成果发表在核科学技术领域国际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
针对固化容器用耐热不锈钢,采用钴源和加速器模拟乏燃料的辐照条件,设计完成了Co-60辐照总吸收剂量为5×107Gy、电子束辐照总吸收剂量为1×108Gy的辐照实验。研究表明,辐照后焊接接头出现明显硬化现象:焊缝区辐照前显微硬度为217 GPa,Co-60辐照后显微硬度为239 GPa,加速器辐照后显微硬度继续升高至257 GPa;母材区辐照前显微硬度为232 GPa,Co-60辐照后显微硬度高达2...
2022年7月15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烨教授、华跃进教授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郭江涛教授团队在CellPress旗下的Struc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Mechanisms of helicase activated DNA end resection in bacteria”的研究成果。该论文使用冷冻电镜首次解析了细菌中的损伤DNA末端降解复合体HerA-NurA完整八聚体复合物的结构,并结合...
镍基合金690广泛用于制造压水堆(PWR)核电站压力边界—蒸汽发生器(SG)传热管,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可能遭受环境疲劳损伤。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水应变原位实时监测系统(ZL 2013 1 0554160. 6)及扁舟状疲劳试样(ZL 2013 2 0175058. 0),研究了溶解氧(DO)对PWR核电站SG用690合金传热管高温高压水腐蚀疲劳(CF)性能的影响,发现传热管在高DO(550...
金属结构材料环境损伤会导致使役过程中材料性能不断的退化、结构效能不断的劣化,影响重大工程服役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开展关键材料环境损伤行为的规律和机理研究,评价结构的长期服役寿命是工程化应用的重要环节,能够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杨研究员在纳米二氧化硅诱导心血管损伤新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王俊峰研究员和福州大学张腾教授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nano-HCA@BG),该生物玻璃不仅大大降低了硼酸盐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高了玻璃的生物兼容性,并且显著促进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对皮肤修复的效果,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
紫杉醇修饰的生物支架在不同时间点清除瘢痕后移植。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可以在第一次清除瘢痕组织后被强烈激活,并有助于生物支架植入后的陈旧性长距离脊髓全横断损伤修复,但是不能在第二次清除瘢痕组织后有效地被激活,也不能促进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关键实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研究了金属陶瓷在热-力耦合条件下的宏观磨损机制与微观损伤机理。该项研究工作采用粉末冶金真空负压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包含碳化钛陶瓷相和高锰钢粘结相的新型轻质金属陶瓷双相材料。研究人员发现,不同于传统陶瓷材料,该金属陶瓷存在一个表面损伤机制转变的临界温度(~125℃):低于此温度,硬度主导材料...
核电是改善环境和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核电结构材料的可靠服役是核电站安全运转的基础。随着核电站的老化,研究核电关键结构材料的环境服役行为对核电站的寿命评估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应力腐蚀开裂是材料在腐蚀环境和载荷交互作用下发生的一种脆性失效行为,是核电结构材料的一种主要环境失效方式,值得重点关注。堆心构件材料在服役中还受到辐照作用,这会进一步加速应力腐蚀开裂过程。由于影响应力腐蚀开裂过程的因素很多,...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蒲吉斌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带领研究小组针对石墨烯长效腐蚀促进行为这一科学问题,通过氮掺杂的方式降低了石墨烯薄膜体系的导电率,抑制了大气/石墨烯/铜界面处的电化学腐蚀速率(J. Mater. Chem. A, 2018, 6, 24136-24148,内封面文章);同时,氮原子掺入石墨烯晶格中增强了石墨烯的表面活性和催化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1231002,51471032)及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项目编号:51527801)等资助下,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沿东教授团队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Wenjun Liu博士、佐治亚理工学院Ting Zhu教授及东北大学与重庆大学研究者等研究者合作,开展金属材料疲劳形变亚微米尺度应力分布的原位研究,揭示了疲劳剪切带损伤的微观机制。研...
2017年8月15日至18日,“中-法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断裂研讨会(Chinese-Franco Symposium on Damage and Fracture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Analyses and Monitoring)”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工学院、法国图卢兹大学克莱蒙·阿德尔研究所(Institut Clement Ader)共同主办,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