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材料表面与界面相关记录425条 . 查询时间(3.578 秒)
采用激光脉冲法研究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热障涂层热扩散系数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研究试样热处理状况和遮挡层对热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升高,EB-PVD热障涂层的热扩散系数先减小再增大,但在25~1 200℃的测试温度范围内,变化幅度不大;在25 ℃时测试相对误差为4.6%,其余各温度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5%;热扩散系数的变化与陶瓷材料的本征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以...
采用高温座滴法测定了一系列金属及合金在TiO上的接触角。研究结果表明:金属Cu, Fe, Co, Ni及Fe-Cr合金与TiO的润湿性均较差,在熔点温度时其接触角为48°~120°。Cu与TiO属非反应型润湿; Fe, Co, Ni及Fe-Cr合金与TiO属反应型润湿。添加某些表面活性剂能提高其润湿性,向Cu中添加2%以上的Mo2C可明显提高Cu在TiO上的润湿性,由非反应型润湿转变为反应型润湿;...
研究了球形颗粒被无规地浸没在基质中,具有梯度分界面和光滑分界面的球形颗粒复合物界面层对介电响应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第一原理近似,计算了在稀释极限下具有梯度分布界面层复合物的有效介电常数,讨论了其实部和吸收光谱随外加场频率的变化关系。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梯度分布的界面层使复合材料在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处的有效介电常数的涨落明显减小,吸收谱线明显宽化并伴有“蓝移”现象,梯度界面层能很好地控制等离子体共振...
为避免制备温度过高引起基体性能退化, 采用了室温熔盐电镀与热处理复合技术在HR-2不锈钢上进行了渗Al涂层制备研究, 并对涂层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利用该技术制备渗Al涂层是可行的; 经500 ℃和700 ℃两种温度下热处理, 成功制得成分渐变、冶金结合且无缝隙和裂纹的10-15μm厚渗Al涂层. 经700℃下2 h热处理后, 渗Al涂层与基体无明显界面, 依次由(Fe, C...
本文基于微观相场模型模拟了Ni75AlxV25-x(x=4.2, 5.0)合金中DO22(Ni3V)到L12 (Ni3Al)相变过程. 结合微观组织原子图像演化和界面处原子占位几率演化, 研究了异相间有序畴界的结构及其迁移特征, 提出了DO22 到L12相变过程的机制. 研究表明, L12与DO22相间存在5种界面, DO22 到L12相变过程中, 除了界面(002)D//(001)L之外, 其他...
总结了不同金属材料在低周疲劳过程中典型的晶界、孪晶界、相界和微电子互连界面的损伤开裂行为. 纯Cu中疲劳裂纹萌生的难易顺序为: 小角度晶界、驻留滑移带和大角度晶界. 对于纯Cu与铜合金中退火孪晶界, 是否萌生疲劳裂纹与合金成分有关, 随合金元素的加入降低了层错能, 退火孪晶界相对容易萌生疲劳裂纹. 对于Cu--Ag二元合金, 由于存在不同的晶界和相界面, 是否萌生疲劳裂纹取决于界面两侧晶体的取向差...
采用嵌入原子势, 运用分子动力学 (MD) 研究了Ti(0001) 表面低能沉积不同能量Ti原子时表面吸附、溅射和空位的变化. 低能Ti原子沉积Ti(0001) 表面过程中, 存在一个溅射能量阈值, 其值大约为40---50 eV. 入射原子能量低于溅射阈值时, 入射原子可以认为是沉积原子; 入射原子能量大于溅射阈值时, 溅射产额随入射原子能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表面吸附原子和溅射原子的分布都呈现...
分别采用Al2O3与Y2O3为壳型面层材料, 离心铸造了Ti46Al1B(原子分数, %)合金阀门铸件, 通过SEM, XRD以及气体分析等方法, 确定壳型内表面物相组成、铸件与壳型反应层厚度以及合金的进氧情况, 分析了壳型材料与Ti46Al1B合金的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 Y2O3和Al2O3壳型与合金的反应层厚度分别约为90和170μm, 使用Y2O3壳型时铸件进氧少, 其热力学稳定性好于Al...
在实际压铸实验的基础上, 求解了铸件--铸型界面换热系数$h$与铸件凝固速率$v$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二者呈线性变化关系: h=kh-v?v+ω(其中, 斜率$k_{h-v}$为铸型初始表面温度及铸件厚度的函数,ω为常数); 通过线性拟合确定kh-v和ω值, 从而确立换热系数与铸件凝固速率的关系. 这种关系同时适用于镁合金AM50和铝合金ADC12.
在模拟人体生理介质的条件下,采用UV法,以 238 nm 为测定波长,分析pH值、水解时间以及放置时间对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DCNB)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6h 内,在pH值分别为1、2、8的缓冲溶液中,DCNB的水解率分别为 0.06%~0.11%、0.01%~0.03%、3.01%~3.50%。室温放置6个月后,37℃ 时DCNB对肌酐、尿素的饱和吸附容量与新制的DCN...
The continued demand for micro-hole and slots is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is research. Coupled with this are successes gained in developing a single-point micro-punching unit. In this paper...
对材料表面进行修饰或改性,是抑制微生物附着、防止表面污损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等离子技术与仿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聚合物防污涂层研究非常活跃。介绍了近5年来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主要包括激光表面改性、离子注入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和热喷涂等,简述了该4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状况分别加以描述,最后总结了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
介绍了目前所测得的铀及其表面氧化物的光学常数(包括折射率n、消光系数k以及反射率R),并与EUV领域中常用的3种膜材料(Au、Ni、Ir)的反射率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其在极紫外(EUV)技术、软X射线技术以及半导体技术中的应用,提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处理铀废料的新途径。
使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D)技术在轴承钢基体表面合成类金刚石(DLC)薄膜, 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DLC薄膜主要是由金刚石键(sp3)和石墨键(sp2)组成的混合无定形碳, 且sp3键含量大于10%. DLC膜层致密均匀, 与基体结合良好. DLC膜具有很高的硬度和杨氏模量, 分别达到40 GPa和430 GPa; 其最低摩擦系数由基体的0.87下降到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