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Am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LMB)中往往存在较高的反应和扩散势垒,导致其电化学动力学缓慢,并限制其商业化应用。以转化型锂硫电池为例,锂硫电池正负极电化学过程具有典型的自串联反应特征,包含Li+脱溶剂化到后续的硫物质转化反应或者锂电沉积的反应过程,并形成对应的五种典型的能垒, Li(溶剂)x+去溶剂化、硫物质的氧化和还原、Li+扩散及Li0扩散与成核。在反应过程中,电极/电解液界面处的Li(溶剂)x+首...
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亟需寻找下一代清洁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与石墨负极相比,锂金属负极展现出高理论容量(3860 mA h g-1)和低的电位。然而,金属锂的超高反应活性、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的生成与破裂、锂枝晶的产生,导致了低的库仑效率(CE)低,甚至会导致电池内部短路、过热及起火。在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蔺洪振团队等构筑人工SEI层调控Li传输以抑制枝晶的形成(Adv....
追求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的锂金属电池是开发下一代储能设备的关键。锂(Li)的理论比容量为3860 mAh g-1,氧化还原电位低(与标准氢电极相比为-3.04 V),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有前途的阳极。然而,锂金属电池(LMB)的应用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并且由于电极和隔膜之间的界面间隙处产生锂枝晶从而导致容量快速下降。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是对隔膜进行表面改性,再生固-电解质间相...
发展高能量、高可靠性的电池技术对于突破“里程焦虑”与“安全焦虑”,提升我国能源互补能力与低碳能源产业链价值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前沿焦点,固态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取代易泄漏、易燃易爆的液态电解质,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基于氧化物、硫化物等的刚性陶瓷固态电解质易碎、与固态电极界面接触差,固-固界面阻抗大,限制了固态电池的应用性能。与无机固态电解质相比,基于...
全球能源需求和可持续社会的发展要求探索清洁燃料替代品。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载体,其应用有赖于高效水电解槽技术的发展。由于析氧反应(OER)动力学不利,该半反应已成为限制电化学制氢总能耗的瓶颈。因此,设计低成本且稳定的电催化剂成为关键,以最小化OER的动力学障碍和能量损失。
通过人工光合作用获取绿色能源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利用可见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将CO2转化为增值化学原料(例如H2、CO、CH4、CH3OH和C≥2等产物)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二氧化碳资源化有效途径。大部分光催化体系通常由光敏剂,催化剂以及牺牲剂等多组分构成,但存在分子间电子的传递效率低和体系的稳定性差等问题。发展光敏剂和催化剂合二为一的多功能光催化剂有利于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和体系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体系...
开局即加速,推动大发展!三月花开,正值新学期开学之际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水系储能材料团队迎来了新的科研成果,打响开局“第一枪”!以王付鑫博士、郑得洲博士为核心成员的水系储能材料团队报道了一种碳缺陷诱导策略实现可逆锑负极并成功应用于水系碱性电池,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材料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TOP1区,影响因子30.8)--Intrinsic carbon ...
近年来,热激活荧光(TAF)和长余辉(LPL)成为发光材料研究的两个热点。从理论上讲,TAF和LPL分别需要通过两种相反的光物理过程来实现,前者依赖三重态到单重态的反系间窜跃(RISC),后者则需借助单重态到三重态的系间窜跃(ISC)。热激活荧光和长余辉这两种发光在一个体系里是否可以实现动态平衡与转换?其中涉及怎样的ISC/RISC,以及内转换(IC)等光物理过程?对上述问题的解答需要选取一个适当...
通过非共价作用激活新的化学反应路径是一个重要而又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近日,化学学院杨成教授、伍晚花副教授课题组与日本Inoue教授合作,成功地将所合成的β-环糊精(β-CD)衍生物用于控制蒽酸的光二聚反应,利用β-CD衍生物与AC形成的2:2高阶复合物,激活蒽酸光二聚反应的非传统路径进而获得了非经典的光二聚产物。该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
采用分散聚合法,在乙醇-水体系中制备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imethyl 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 DMDAAC)和丙烯酰胺(acylamide, AM)的共聚物P(DMDAAC-AM)。研究了醇水质量比、单体质量分数、单体的物质的量比、引发剂用量、引发温度、EDTA等因素对聚合物的转化率和特性黏度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镜对产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80和OP-10为复配乳化体系,煤油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电导法和目测法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乳化剂的亲水疏水平衡(HLB)值、水相单体浓度和配比、电解质、温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因素对体系稳定性和水相增溶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HLB为7.70、水溶液中单体浓度为60%、DMDAAC/AM摩尔比为0.2、水相中甲酸钠浓度为1....
Am(Ⅲ)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行为     Am  吸附  Fe2O3  Fe3O4       2009/9/24
为了解放射性核素在可能作为高放废物固化体包装容器材料腐蚀产物上的吸附行为,以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址——甘肃北山地区深部地下水为介质,研究了包装容器材料的主要组分铁的腐蚀产物Fe2O3, Fe3O4对Am(Ⅲ)的吸附,讨论了pH值、总CO2-3, SO2-4、腐殖酸、Am(Ⅲ)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并就可能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Am(Ⅲ)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分配比随水相pH值增大而增大...
通过静态法研究了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平衡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以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具有相似的pH吸附曲线,pH值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吸附率在pH=2~5时出现剧增;在其他条件相同时,KNO3离子强度从0.01 mol/L增大到0.1 mo...
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液固比(V/m)、震荡时间、pH、离子强度(I)及腐殖酸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25±1) ℃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pH对吸附的影响比较大,在pH=2.5~5.5的吸附边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络合进行。 
Am(Ⅲ)在Al2O3和石英上的吸附行为     Am(Ⅲ)  吸附  解吸  Al2O3  石英       2009/9/24
研究了Am(Ⅲ)在Al2O3和石英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水相pH值、总CO2-3和SO2-4浓度(1.0×10-3~2.0×10-1mol/L)、腐殖酸和Am(Ⅲ)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以1.0 mol/L HCl做为解吸剂,对吸附平衡后的固相进行了解吸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相pH值的升高,Am(Ⅲ) 在Al2O3和石英上的吸附分配比增大,水相的化学组分及其相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