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新型相关记录145条 . 查询时间(0.446 秒)
抗激光加固已经成为高速飞行器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目前常见的抗激光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反射涂层、高导热材料、烧蚀材料和拖延传热技术。虽然现有的抗激光加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激光破坏时间,但是由于工艺复杂、功能单一、结构效率低、力学性能差,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新型惯性仪表与导航系统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2007年7月经国防科工局批准建立,于2013年7月5日通过现场评估验收。实验室拥有精干的教研队伍和强大的软硬件资源,现有固定人员5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多人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涡模拟逐渐成为湍流模拟的主要手段,并在湍流理论研究以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仍有一系列关键问题阻碍着大涡模拟研究的顺利发展,比如模型的稳定性与高保真性无法兼顾的问题、传统建模囿于湍流惯性子区、可压缩湍流及转捩预测精度不足等问题。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合作组宣布,他们发现了四个新型四夸克态。此外,CERN同时宣布,包括最新“出炉”的这四个粒子在内,过去10年间,科学家在LHC上新发现的强子数已达59个,这有助他们进一步揭示物质的秘密。LHCb合作组在提交预印本网站上的论文中称,他们在对撞中心能量分别为7、8和13太电子伏特(TeV)的实验中发现了上述四个四夸克态...
近日,该集团二院空间工程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充气展开式太阳翼地面样机总装集成及地面折叠展开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该新型太阳翼具备重量轻、高压缩比等特征,能够减轻整星重量,为实现“一箭多星”奠定基础。太阳翼是航天器的供电设备,是航天器赖以生存的“能量源泉”,直接关系卫星在轨的有效运行。众所周知,太阳翼面积越大,其为卫星提供的能源就越多。但受到运载工具有效空间和运载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航天器太阳翼在...
近日,俄罗斯航天集团通报称,该集团下属凯尔迪什科研中心成功实现了ID-200 KR新型离子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据悉,该款离子火箭发动机的功率为3000瓦,比冲量达4500秒。离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场中加速至高速的离子化气体喷射产生的推力。离子发动机与化学燃料发动机的区别在于:离子发动机具有比冲高、效率高、推力小的特点。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八届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10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在会上表示,中国正在研制新型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轻量性优越的碳纤维领域,日本东丽和帝人两家公司将相继向市场投放用于飞机的新材料。力争从2021年前后开始增加对现有机型的供应,从2025年前后全面向新一代机型供货。新产品易于实现量产,未来飞机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约一半。碳纤维的重量仅为铁的1/4,强度则是铁的10倍以上。东丽、帝人和三菱化学3家日企握有该领域6成的全球市场份额,在全球也备受关注。3家日企生产碳纤维与树...
根据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双一流”建设的规划和发展目标,5月11日,由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办、材料学院和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新型超高温结构材料”学科论坛在西安翱翔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该论坛旨在追踪学科发展动态,探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和引导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超高温结构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与学科发展。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该机构计划于2023年发射“宇宙历史、再电离纪元光谱—光度计和冰层探测器”(SPHEREx)。这一研究宇宙起源的太空任务将帮助天文学家了解宇宙的演化历程,以及生命的组成成份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行星系统中是否普遍存在。
近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委托科技评估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新型民航空管系统飞行校验设备(CFIS)”项目综合验收会。我校张军院士、刘树春副校长、王荣桥校长助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熊杰主任等参加会议。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要求的仪器开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示范等各项目标,并在知识产权方面超额完成了指标要求,项目成果社会效益显著,具有...
2018年4月26日从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间公司)获悉,中国正在基于空间充气展开、柔性防热、复合材料等技术,开发具有低成本、高承载比特征的新型空间货物运输飞行器,计划于2019年完成首飞。
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上,发表题为Hypersonic I-shaped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s的封面论文。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I”型双升力面布局,采用这种布局的飞行器可同时满足高升阻比、高升力系数和高容积率的“三高”需求,为未来高超声速飞机的设计开辟了新途径。高超声速飞机...
现代机翼均采用分离式的铰接翼片以及副翼设计。多年以来,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制造像鸟儿翅膀般自由伸展的可变形机翼,来代替传统分离式机械襟翼,然而却鲜有成效。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联合研发出一种新型可变形机翼。机翼由小型、轻量的模块化结构组装而成,实现了机翼整体平滑变形,不但能提升机翼空气动力学性能,还能极大地简化机翼制造过程以及降低燃料消耗,同时提升整机飞行的敏捷性。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