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光学工程 新策略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211 秒)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周非凡团队发现,采用近红外光技术可以提升脑膜淋巴系统功能,进而缓解哀老和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病理情况,并促进其认知改善,这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改善策略。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2023年2月2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研究员团队,在基于光致电子转移的比率荧光传感体系,用于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环境和食品中多菌灵残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析领域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
三维光子晶体由于独特的光学性质而受到关注,并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3D打印技术为构建复杂的三维光子晶体结构提供了可能。然而,常见的喷墨打印、直写打印与熔融沉积方法受限于构造三维结构的自由度、繁琐冗长的平衡着色过程以及较弱的体积结构色性质,阻碍了进一步应用。虽有报道利用非连续的3D打印实现三维光子晶体的快速制备,但粗糙的表面形貌和低保真性难以满足光学器件的要求。因此,如何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研究员潘旭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肖正国课题组合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制备出理想带隙为1.33 eV的铅锡混合钙钛矿作为太阳能电池吸收层,通过定向锚定策略(STA)对钙钛矿空位缺陷进行精确钝化处理,获得22.51%的光电转化效率(PCE)记录,光电转化效率有望超越传统铅基钙钛矿太阳电池。
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容、均匀可调的孔径、易于化学改性的内外表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诸如药物输运、基因治疗、生物传感器、分子影像、组织工程等纳米生物技术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还被广泛地用作分子药物或者功能材料的载体,用于各种重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高效诊断和治疗。
微纳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纳米光子器件、光学电路、光电探测器等提供了多样的设计和应用空间。高度集成化器件需要在复杂表面上构筑精细微纳结构。作为光学接口的3D波导纳米结构是纳米光子应用的基本互连单元,光子元器件被集成在芯片的有限区域乃至复杂曲面上。因此,在曲面上实现具有精确形貌和组分微纳米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对于新型结构光电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纳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纳米光子器件、光学电路、光电探测器等提供了多样的设计和应用空间。高度集成化器件需要在复杂表面上构筑精细微纳结构。作为光学接口的3D波导纳米结构是纳米光子应用的基本互连单元,光子元器件被集成在芯片的有限区域乃至复杂曲面上。因此,在曲面上实现具有精确形貌和组分微纳米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对于新型结构光电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我所薄膜硅太阳电池研究组(DNL1606)刘生忠研究员团队与陕西师范大学田庆文教授、王康博士等合作,在无机CsPbI3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发出具有椅式能带结构的无机太阳电池。无机CsPbI3材料因其高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太阳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CsPbI3薄膜界面与本体的载流子复合会导致能量损失,从而限制该类太阳电池光电性能的提升。此外,Cs...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张洪章研究员团队与燕山大学唐永福副教授团队合作,在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五氧化二铌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高的锂离子体相扩散系数,可作为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满足快速充电和快速放电的技术发展需求。其中,高温相五氧化二铌(即H型Nb2O5)的比容量最高,达到250 mAh/g(1.0至3.0 V vs ...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对存储与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构架存在着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分离的问题,极大限制了计算效率与功耗。仿生人工神经形态器件具有大规模并行计算、高效处理、低功耗等优势,可实现类似人脑的计算与信息处理方式,为新型存算一体化构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目前的人工神经形态器件的功耗可达到生物功耗级别(10 fJ),实现比生物水平更低的功耗对大规模...
日前,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IFE)、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与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润锋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有机长余辉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热活化三线态激子释放实现高效率的三模式有机长余辉”(Thermally activated triplet exciton release for highly ef...
柔性可穿戴器件以其轻质、可拉伸、灵活柔韧将对未来电子产业产生变革性影响。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可穿戴器件能源供给的重要方式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作为可穿戴电子设备使用的有机太阳能设备能够承受至少20-30%的拉伸应变。由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快速发展,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突破了17%,为了进一步适应商业化的需求,如何在实现高效率的同时提高器件的拉伸性能对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
2019年10月25日,功能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光电材料与器件中心刘瑞丽特别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论文”Manipulating the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OECT-Based Biosensors via the Surface Engineering of Carbo...
近期,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刘绍琴教授团队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简便的水热反应合成了二硫化铁/石墨烯复合物(FeS2/rGO)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并将其用于啤酒厂废水的处理,获得了较高的电压、功率密度和良好的有机物去除率。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1.95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