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首个相关记录223条 . 查询时间(0.215 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敏强和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张兴赢合作,基于最优估计理论研发了一套氨气浓度的反演算法,并应用于风云三号D星的观测光谱,获得了风云气象卫星首幅大气中氨气浓度的全球分布图;同时,与欧洲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卫星(IASI)的氨气观测结果进行比较,论证了风云卫星氨气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这一研究对于未来利用国产卫星发展实现对全球大气环境的遥感监测具有指导意义。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
近期,国内首台无人值守智慧通航加油服务站落地上海高东直升机场,标志着中国航油通用航空航油供应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
近日,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送入轨道。大连1号—连理卫星作为辽宁首颗卫星,搭乘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升空。该卫星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张涛院士、王晓东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绿色液体HAN推进技术。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质量评估中心成功接收到海外综合监测站实时数据回传,开始向北斗用户提供“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信号实时监测、授时性能、轨道性能的综合评估服务,标志着“北斗三号”首个海外综合监测站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2年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GNSS信号质量评估中心接收到海外综合监测站实时数据回传,开始向北斗用户提供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信号实时监测、授时性能、轨道性能的综合评估服务,标志着北斗三号首个海外综合监测站建成并投入运行。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合作,实现了基于超导体-石墨烯-超导体(SGS)约瑟夫森结的太赫兹频段高灵敏度探测器。2022年11月2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 terahertz detector based on superconductor-graphene-superconductor Josephson junction为题,发表在Carbon上。
“夸父一号”卫星的全称为“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于2022年10月9日在酒泉卫星中心成功发射。作为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卫星的科学目标瞄准“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及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作为卫星三大载荷之一的“硬X射线成像仪”,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负责研制...
记者2022年7月2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2022年7月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今年元宵节前夕,上海科学家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经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评审,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审核,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通过了同济大学关于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的申请。4份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于2月14日顺利抵达同济大学,这也是我国月球科研样品首次抵达上海,也标志着同济大学将正式启动围绕月壤相关的科学研究。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潘瑾瑜报道:日前,由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研发制造的国内首款双座水上电动飞机——RX1E-S双座水上电动飞机成功取得民航局下发的型号合格证,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电动飞机技术再上新台阶。
近日,由原子能院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研制的航天器部件充电效应模拟电子加速器通过技术验收。项目组突破了能量调节、束流光学、束流测量、辐照均匀化等关键技术,完成了电子直线加速器及辐射屏蔽系统的研制。该加速器可为我国高可靠航天产品的研发提供关键的抗辐射测试评估等技术支持,填补了该类装置的国内外空白。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3日00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B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将与在轨运行的风云四号A星(科研星)组网协同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尺度灾害事件观测响应能力,为气象、农业、航空、海洋、水利、环保等国民经济领域提供信息保障服务。
据美国《科学时报》网站2021年3月21日最新消息,日本私人公司Astroscale将利用俄罗斯“联盟号-2.1a”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使用磁铁收集太空垃圾的卫星,并希望借此加快世界各地政府解决太空碎片问题的政策讨论。全球数十亿人每天依靠卫星数据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然而遗留在太空中的废弃卫星同时也污染着太空环境,成了太空垃圾,甚至成为人类未来执行太空任务的隐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近日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直径2.5米级重型氢氧发动机喷管,标志着211厂大尺寸不锈钢部件的扩散钎焊技术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2月2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获悉,近日,中国首个3.35米直径火箭长筒段贮箱在八院800所问世,经过各项检测和强度试验考核合格,基本具备工程应用条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