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首次相关记录95条 . 查询时间(0.266 秒)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丰收教授参加的在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开展的核物理实验中,采用188 MeV的40Ar轰击187Re,在4n蒸发道产生的目标核,在飞行中被兰州充气反冲谱仪(SHANS)快速分离并注入硅探测器中, 通过能量、位置、时间关联鉴别方法,成功合成半衰期仅为短寿命缺中子新核素223Np,其α衰变能为9477(44)keV。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线版8日消息称,科学家们已经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座核反应堆事故造成的辐射,进行了首次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事故中大部分放射性物质沉淀到海洋和河流中,人类平均遭受的核辐射剂量较少,相当于在医院接受了一次2秒左右的X光照射。
2016年9月26日上午10时,由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组织的专家进入秦山核电核岛厂房,对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制造的用于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关键密封部件,C形金属密封环在役后的状态进行了检查。6个小时后,专家组宣布:国产C形金属密封环运行可靠、满足设计要求,满足核电站安全运行的使用要求。
2016年8月17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俄罗斯LLC GPS公司签订了非能动氢复合器催化板的供货合同,这是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非能动氢复合器首次成功打入俄罗斯核电市场,也是国内同类产品首次进入国际核发达国家。非能动氢复合器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核电安全相关的关键设备,于2011年12月23日通过中核集团鉴定,现成功应用于秦山、田湾等多项国内核电工程,其应用反馈和技...
2016年5月12日,正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IPAC’16)首次颁发了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谢家麟命名的“谢家麟奖”(Xie Jialin Award)。
2016年4月27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部成功完成首台液位计更换工作,比原定计划提前1个月。经过测试,钠液位信号检测正确,信号转换装置输出信号正常,测量系统上的整个通道数据传输稳定,达到了使主容器钠液位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要求。
法国聚变实验装置WEST首套离子回旋天线竣工典礼2016年4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举办,这是中国首次向法国出口核聚变工程技术,为法国核聚变研究实验装置提供关键部件。离子回旋加热天线是等离子体辅助加热的主要设备之一,整个天线结构复杂,冷却管路复杂繁多,工艺技术要求高。等离子体所承担的法国高功率、长脉冲、主动冷却的离子回旋加热天线研制是中法联合实验室主要...
2015年10月25日22时,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首次热试验证顺利完成:首批辐照过的核燃料成功处理完毕,顺利拿到铀钚产品,试验成功验证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先进无盐二循环基础流程,为该流程下一步进入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标志着我国核科技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我国建设后处理厂有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日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动态刻棒技术在秦山第二核电厂1号机组第12次换料后启动试验中成功完成首次应用。该成果是国内首次全面突破动态刻棒先进物理试验方法,对进一步提升中国核电运行业绩和推动核电“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CARR堆热中子三轴谱仪,完成了高温1000K的中子散射实验,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提供的锂电池材料测定了锂离子的占位情况,从而为电导材料的导电机理的解释提供了实验依据。至此,该台热中子三轴谱仪成为国内首台实现低温到高温广范围测量的热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在2014年11月17日,该台谱仪实现了低温6K的中子散射实验。
2015年2月6日12时30分,串列加速器高能端法拉第筒束流达到800epA,串列升级工程在线同位素分离器系统与HI-13串列加速器首次联合调试成功,这标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副院长柳卫平,核物理所、串列升级工程部等单位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2014年12月6-7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所成功对AP1000安全壳内两种型号的电缆进行了热冲击试验。来自国家核安全局、国家核电专家委员会、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公司等8家单位的十多名官员、监督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见证了试验过程。
日前,由广州大学周福霖院士及特聘教授谢礼立院士共同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核电站隔震保护技术的研究”,获得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常委们的高度评价,并顺利结题。
美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产出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所需的燃料。这一研究成果让科学家距离实现自持核裂变梦想再近一步。自持核裂变可以产生几乎无限多的能量,人类从此无需再为能源问题担忧
中国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东方超环)与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托卡马克实验装置DIII-D近日首次联合实验并获得成功,实验验证了完全依靠自举电流和非感应驱动电流的托卡马克高性能稳态运行的可行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