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首次相关记录95条 . 查询时间(0.189 秒)
2019年12月30日14:13,田湾核电站4号机组首次换料大修(以下简称T401大修)顺利完成所有检修及试验项目,机组成功并网。田湾核电4号机组从2019年11月6日16:21与电网解列,T401大修开始。大修期间,江苏核电及各协作单位践行“责任、安全、创新、协同”的核心价值观,共完成大修相关工作9684项,努力打造有创新、有改进、有提高、有亮点的卓越大修工程。
2019年12月20日,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核燃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58/SC5)年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对2020年国际标准提案进行了审核。大会共通过5项国际标准提案作为中核集团下一步重点推进的项目。其中中核矿业编制的“铀矿石浓缩物(U3O8)包装钢桶”是中国铀业唯一通过审核的提案,也是我国铀矿采冶领域首次通过的国际标准提案。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TVEL燃料公司已在位于季米特洛夫格勒的国家原子能反应堆研究所完成了耐事故燃料第一阶段反应堆测试。
2019年10月9日上午11时05分,随着调节棒缓缓升起,我国首座铅铋合金零功率反应堆——启明星Ⅲ号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实现首次临界,并正式启动堆芯核特性物理实验。这是我国铅铋快堆堆芯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铅铋快堆技术开发正式迈入工程化阶段,并已跻身国际前列,也标志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新型先进反应堆零功率研发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9年10月9日上午11时05分,随着调节棒缓缓升起,我国首座铅铋合金零功率反应堆——启明星Ⅲ号在原子能院实现首次临界,并正式启动堆芯核特性物理实验。这是我国铅铋快堆堆芯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铅铋快堆技术开发正式迈入工程化阶段,并已跻身国际前列,也标志着原子能院在新型先进反应堆零功率研发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核技术点亮美好生活。当地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63届大会召开期间,在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陪同下,国际原子能机构代理总干事费鲁塔,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张建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王群等专程来到中国展台,详细了解了核技术应用在工业、农业、医学、安保等领域的成果和最新进展。 参观期间,张建华、余剑锋向国际原子...
2019年9月9日,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圆满完成第十九燃料循环运行,开始换料大修。本燃料循环共连续功率运行390天,这是中核集团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将秦山核电站功率从30万千瓦提升到35万千瓦之后的首个燃料循环,也是秦山核电站首次实现连续3次全燃料循环运行,创造了历史最佳运行业绩。
日前,主题为“核数据——人类的共同资产”的第十四届国际核数据大会在京开幕。会议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办,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数据中心承办,该会议是核科学与核技术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也是首次在我国召开。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介绍,每3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核数据大会是国际核数据界的最高水平盛会,本次大会有45个国家与地区的科学家参与。他介绍,中...
近期,等离子体所李二众团队在EAST高电子温度(芯部电子温度8keV)H-mode运行中,利用GEM相机在国际聚变领域首次测得软X射线波段能谱在二维空间(R-Z)上的分布。为研究EAST芯部重杂质种类、分布以及R-Z空间上的大尺度输运等物理过程奠定了实验基础。
当地时间2019年2月20日,随着反应堆实现首次临界,并在100W功率下稳定运行30分钟,标志着阿尔及利亚比林和平堆升级改造项目取得初步成功,为下一步实现反应堆满功率15MW稳定运行72小时创造了条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设计及技术服务、调试及运行监督管理、培训等工作。
2019年2月10日,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检测”)和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核电”)在宁德核电厂常规岛实现了基于冷阴极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的首次白天探伤,这是冷阴极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白天探伤在国内核电站首次、独创性应用,标志着中广核冷阴极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已具备运用于白天探伤的成熟条件。
近日,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由清华大学高原宁教授领导的LHCb中国研究团队“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成功入选并位列第三。高原宁教授代表中国团队致信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感谢于福升副教授为首次发现双粲重子所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此次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发现的双粲重子是实验上首次探测到含两个重夸克的重子,为理解物质构成和强相互作用本质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LHCb中国组负责人高原宁...
在回旋加速器研究设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能量最高的100MeV紧凑型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实现向南北双向同时供束,同步开展物理实验,其中,北向beam dump束流线引出束流流强1uA,为南京大学开展金刚石探测器和碳化硅材料质子辐照损伤实验;南向单粒子效应束流线引出束流强度为10nA,为军事医学院开展癌细胞生物学质子辐照效应实验。此次同时供束开展实验将该加速器的可...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乏燃料后处理复杂体系中的锕系元素化学研究”重大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柴之芳院士牵头的重大项目成功立项,该项目为我校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乏燃料后处理复杂体系中的锕系元素化学研究”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1790370),由苏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等四...
在重核与超重核区,α衰变谱学研究是了解原子核性质、获得核结构信息的重要手段,α衰变链的建立是进行核素指认的关键。通常,建立衰变链的方法是对产物进行注入-衰变关联测量。 最近,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研究团队利用双面硅条探测器和数字化波形采样技术,在兰州充气谱仪(SHANS)装置上合成了220Pa,成功将注入信号与α衰变信号解析出来,精确测量了α能量和半衰期,得到220Pa基态的α衰变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