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任务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316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长期载人任务的空间高能质子组合辐射防护结构,所涉及的结构为铝蒙皮、水箱、水、含硼聚乙烯结构板、高密度聚乙烯、GD414胶组成,第一层采用载人航天器铝蒙皮结构,第二层为水箱,第三层是吸收前两层产生次级中子和质子的含硼聚乙烯结构板,最后一层为进一步降低次级粒子在人体中产生能量沉积的聚乙烯材料;以质量屏蔽面密度为基础,构建了组合防护结构的分析模型,根据蒙特卡洛对太阳质子事件能谱的抽样...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游泳池式轻水反应堆(简称泳池堆)在严格落实院所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中广核研究院承研的国家重点项目——高性能屏蔽材料堆上辐照考验任务。该项目任务主要包括高性能屏蔽材料堆上辐照、辐照后屏蔽材料中子透过率试验及材料力学性能评估等。
2021年,原子能院泳池堆累计功率运行123天,超额完成了年度功率运行100天的目标,运行状态良好,全年未发生运行事件及计划外停堆,为原子能院顺利完成重大项目辐照考验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持续提升泳池堆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策划并进行了三台一次水泵及电机、两台厂房主变压器的更换工作,相继解决了设备更换中遇到的多项技术难题,提前完成了上述重要设备更换,为确保泳池堆连...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宣布,俄罗斯新型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11月24日完成了首次任务,将“西亚尼”号干货船安全地护送到俄罗斯北极的鄂比湾入口处。
2020年6月15日,随着最后一批竣工资料的顺利提交,标志着由中核华誉承接的首批国产化核电乏燃料干式贮存混凝土外容器关键设备——不锈钢乏燃料贮罐支撑支架(以下简称“DSC支撑支架”)全部完成交货。
2020年4月16日下午13时20分,空冷器样机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涉钠设备综合试验设施顺利完成全部稳态和瞬态性能试验,标志着空冷器钠回路台架高温运行工况完成考验,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台空冷器样机首次获得高温试验数据。试验过程安全稳定,试验数据详实可信,示范快堆拟用空冷器的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的换热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试验结果完全满足预期目标。
2020年4月16日下午13时20分,空冷器样机在原子能院涉钠设备综合试验设施顺利完成全部稳态和瞬态性能试验,标志着空冷器钠回路台架高温运行工况完成考验,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台空冷器样机首次获得高温试验数据。试验过程安全稳定,试验数据详实可信,示范快堆拟用空冷器的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的换热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试验结果完全满足预期目标。
2020年3月18日, 原子能院圆满完成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试样及容器运输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周。该项任务的完成,体现了合作共赢精神,树立了原子能院的市场信誉,为原子能院以后争取国内核电辐照监督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0年3月18日, 原子能院圆满完成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试样及容器运输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周。该项任务的完成,体现了合作共赢精神,树立了原子能院的市场信誉,为原子能院以后争取国内核电辐照监督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2019年12月29日12:34,秦山核电9台机组今年累计安全发电517.78亿千瓦时,提前2.5天完成了中国核电下达的2019年度发电目标,并有望创造全面投产以来的年度发电量新高。
为了分析操作任务持续变化背景下核电厂操纵员的认知行为特征,通过研究核电厂承担电网调峰任务的特殊性,结合文献调研、操纵员访谈及现场观察来研究操作任务持续快速变化背景下操纵员的认知行为过程,建立了操作任务持续快速变化背景下的操纵员认知行为模型,识别了操纵员在执行调峰任务时的认知过程。本文结果为研究操作任务持续快速变化背景下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打下了基础。
2019年11月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完成了对埃及为期11天的综合核基础设施审查。据了解,此次审查小组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里程碑方法第二阶段标准对埃及基础设施开发状态进行审查,第二阶段完成意味着该国已做好核电项目招标和相关合同谈判的准备。
经过几次集中束流调试,9月27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加速器打靶束流功率达到80kW,并以80kW束流功率稳定运行。2019年,在保证开放运行机时的情况下,CSNS加速器于5月、7月和9月,进行了三次近60天的集中调束。经过这三轮调束,逐步将等效单脉冲引出束流功率由50kW提高到80kW,绝对束流损失控制好于50kW运行的情况,满足了80kW运行的要求。
在地球上,用科学手段人为实现太阳中心发生的核聚变,以生产清洁的理想能源是人类的梦想,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科学和技术挑战之一。因此,耗资巨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也被称为“人造太阳”计划)仅仅从提出到启动,就花费了整整15年的时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