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热稳定性相关记录63条 . 查询时间(0.267 秒)
本发明涉及纳米碳管的制备技术,具体一种为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双壁纳米 碳管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制备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双壁纳米碳管。该方法采用阴、 阳极在压力气氛下电弧放电的方式,阳极为碳源、含结晶水催化剂前驱体和含硫 生长促进剂的混合物组成的消耗阳极,采用氢气电弧法制备;消耗阳极中的原子 比C∶(Ni、Fe、Co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S=100∶1~6∶0.1~0.5,缓冲气体 总压力为50-600乇...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宏量制备具有优异导电性能和良好热稳定性的高质量石墨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阴、阳极在压力气氛下电弧放电的方式快速加热,进而膨胀、解理氧化石墨制备剥离石墨,阳极为采用Hummer方法得到的氧化石墨,缓冲气体总压力为50-1000乇,放电电流为50-300A;然后采用超声方法将剥离石墨均匀分散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最后采用高速离心方法去除尚未完全剥离的石墨以及...
稳定的材料性能是一种材料能否成功商业化的标志之一。美国化学家Frank Spedding曾经说过,“太多的物理学家在非常不精确的材料上做了非常精确的测试”。非晶合金,作为一种形成于合金熔体急速冷却过程中的亚稳态材料,在材料性能的稳定性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受化学纯度、熔化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真空条件等材料制备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员或不同批次制备出的非晶合金样品在物理性能上存在诸多差异。如何将 ...
近红外发光材料是近红外光源的重要部分。然而光源器件在工作过程中发热,温度可达到100-150°C,而在此环境下发光材料常常会出现热猝灭现象,发光强度随环境温度上升而显著下降。因此,亟需开发高效率,热稳定性高的近红外发光材料。近日,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的温大尉博士与中山大学的吴明娒教授以及台湾大学的刘如熹教授合作,以近红外发光离子Cr3+掺杂CaScAlSiO6-CaMg...
稀土发光材料在固态照明、液晶显示及医学影像等方面颇具应用价值,是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稀土发光材料发光的热稳定性是衡量材料能否实现实际应用的关键指标之一,而当前大部分材料随温度的升高,发射光谱发生移动且发光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器件的正常工作。该现象已发现多年,但其微观物理机制尚不清晰。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系列新型耐高温硅烷-芳炔树脂分子、含芳杂环树脂分子和含氰基树脂分子中主要键的键离解能(BDE)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含不同基团树脂分子的热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含氰基树脂分子比硅烷-芳炔树脂分子和含芳杂环树脂分子的热稳定性更高,向树脂分子中引入氰基更有利于增强树脂的耐高温性能。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纳米金属科学家工作室近年来在纳米金属的稳定性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2018年,工作室研究人员在塑性变形制备的纳米晶纯铜和纯铝中发现了纳米晶热稳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应,即小于临界尺寸,随着晶粒尺寸减小,材料的变形机制由全位错主导转变为不全位错主导,晶界弛豫机制启动,纳米晶的稳定性不降反升(Science, 360, 2018)。随后,他们发现,尽管与加...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纳米金属科学家工作室近年来在纳米金属的稳定性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2018年,工作室研究人员在塑性变形制备的纳米晶纯铜和纯铝中发现了纳米晶热稳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应,即小于临界尺寸,随着晶粒尺寸减小,材料的变形机制由全位错主导转变为不全位错主导,晶界弛豫机制启动,纳米晶的稳定性不降反升(Science, 360, 2018)。随后,他们发现,尽管与加...
1,9-二乙酰氧基-2,4,6,8-四硝基-2,4,6,8-四氮杂壬烷(AcAn)是奥克托今(HMX)制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主要杂质,研究AcAn对HMX热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B3LYP/6-311+G**水平全优化了AcAn的几何结构,得到船式和椅式两种稳定结构;在B3P86/6-31G**水平计算了AcAn中N—NO2键的键离解能(BDE),研究发现,AcAn两端与乙酰氧基相邻的硝胺N...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在SiO2/Si基体上沉积Cu/Cu(Ge, Zr)多层薄膜,采用四探针仪(FPPT), X射线衍射仪(XRD),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位纳米电子束探针能谱(EDS)表征多层薄膜退火前后电阻率、微观结构和界面成分的演变及行为.结果表明, 在低温退火阶段(<200℃), Cu(Ge, Zr)膜层中Ge与Cu选择性反应形成低阻Cu3Ge相,有...
采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凹凸棒黏土质量分数为1%、 3%和5%的纳米凹凸棒黏土(ATT)/聚乳酸(PLA)复合材料, 研究了ATT对PLA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ATT与PLA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当ATT含量低于3%时, 可以均匀的分散在PLA基体中, 而达到5%时则会发生团聚。FTIR结果表明, ATT与PLA基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ATT可明显促进PLA的结晶, 起到异...
以木材液化物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 利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初始纤维。将初始纤维置于甲醛和盐酸混合液中进行固化处理制成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考察了固化处理对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的孔隙结构、 晶态结构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始纤维和原丝的吸附等温曲线属于 Ⅱ 型吸附等温线, 初始纤维和原丝比表面积分别为0.517 m2·g-1和0.142 m2·g-1。杉木木粉中具有典型的纤维素 Ⅰ 晶体衍射峰;...
利用四电极电阻法探索Cu36Zr48Al8Ag8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 以及熔体过热温度对其玻璃形成能力(GFA)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除文献中曾揭示的低温阶段晶化之外, 该非晶合金在更高温度还发生第二阶段晶化. 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手段分析表明, 第一阶段晶化产物为Cu10Zr7+AgZr亚稳相, 它们在第二阶段晶化过程中转变为平衡相CuZr2+AlCu2...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在低活化铁素体钢的表面形成了一层纳米晶.TEM和XRD结果显示, SMAT后的表层组织为纳米晶. 550℃的回火实验结果显示,SMAT后的纳米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回火120 min后的晶粒异常长大,回火240 min后的晶粒比较均匀(约250 nm). SMAT后试样表层碳化物的衍射峰变宽变弱,表明SMAT过程中碳化物被细化, HRTEM观察显示SMAT后的表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