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空间科学相关记录71条 . 查询时间(0.706 秒)
杨萱,1959年1月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申请专利5项。指导研究生6名。研究领域:目前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机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科学与探测任务论证支持系统结构分系统方案论证、科学探测卫星及探空火箭伸杆技术、大型航天器展开机构柔性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技术、太阳帆结构机构设计与分析技术、探空火箭回收技术。曾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可见光观测小卫星、SSP小卫星、双星伸杆、育种卫星、空间机柜等项...
朱岩,1973年1月出生,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指导过硕士研究生1名。曾任地球空间双星探测工程有效载荷总线控制器主管设计师;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大容量存储器图像压缩主管设计师;空间中心主要学科方向创新课题《基于FLASH的星载高速大容量存储器的研制》负责人。
安军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其他刊物和会议论文6篇。申请专利16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4项,已获专利4项,作为合作者获得专利超过30项。参加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俄联合火星探测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1996年6月起担任XXX-2返回舱远置终端主管设计师;2004年5月起任CE-1有效载荷数管,副主任设计师。参加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俄联合火星探测等...
朱光武,博士生导师。汉族,民盟盟员,1943年11月25日生于江苏常州市。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1968年分配到国际科委第505研究所,该所于1979年划归中国科学院,名称为空间物理研究所,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学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997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持我国神舟飞船、各类应用卫星空间环境探测、研究以及科学卫星等有关航天器有效载荷研制任务。历任空...
许安,发表了科技管理、元器件选用和质量体系认证等有关专业的论文多篇。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等离子体专业。进入中国科学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以来,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副处长/工程师、处长/高级工程师、处长/研究员、主任助理,主持并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曾担任空间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支撑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战略高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对空间科学及其卫星工程的系统性和总体性管理及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
陈鸿飞,副教授, 1984年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硕士研究生毕业。2001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博士研究生毕业,专业方向为磁层电流体系与地磁变化场研究。2001年调入北京大学,任副教授至今。现从事空间高能粒子探测研究工作,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兼空间探测与数据分析实验室主任。 陈鸿飞副教授曾经主持和参与VLF无线电探测、雷电探测和粒子辐射探测等科研项目,在信号采...
近日,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IGMA天气组: 刘朝旭、冯学尚 (通讯作者)、郭建鹏和叶煜东团队合作,利用Cluster卫星观测数据,发现亚暴期间多个连续小尺度等离子体团,进而采用数值方法对这些小尺度等离子体团的形成和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 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
2012年12月31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简称实践十号卫星)工程启动暨动员会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中科院副院长、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领导小组组长阴和俊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科院生物局局长许瑞明、计财局副局长潘锋、人教局副局长苗鸿、基础局大装置办副主任吴钰等出席会议。实践十号卫星工程所属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支撑系统、科学应用系统等六大系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航天器工程技术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它是在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的亲切关怀下,于1981年6月创刊的。聂荣臻元帅还为期刊亲笔题名,并致贺忱“祝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事业繁荣昌盛,祝同志们取得喜人的成就”。
中法海洋卫星散射计分系统结构热控件于2011年10月27日通过国家空间中心产品保证处组织的出所验收测试;2011年11月9日,通过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验收测试,顺利交付卫星总体。
8月30日至9月2日,我校在英国Open大学主办第七届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合作研讨会,本次会议是在中、英两国航天局指导下,由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办,我校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国家实验室联合承办。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近期集成研制成功了综合性“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包”,在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设计技术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子午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中科院空间中心牵头建设。按照计划安排,在2010年底将在海南探空部火箭发射基地进行探空火箭发射试验任务。其中,探空火箭综合监测分系统遥测子系统担任着箭上科学和工程数据的接收任务,是箭地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准确跟踪是探空火箭任务成功完成的重要保证。
中国科学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2009年12月28日表示,中心未来一年将重点发展中国首颗天文卫星项目,用于探测黑洞和暗物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