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空间环境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349 秒)
复杂空间环境下大型号航天器动力学成套实验装备及试验方法。
国内外航天工程实践发现,1000km以上接近2000km的高高度低地球轨道(HLEO)等近地空间区域以地球辐射带质子环境为主。质子具有电离和非电离两种方式,可通过位移损伤效应(DDD,Displacement Damage Dose)和总剂量效应(TID,Total Ionizing Dose)作用导致航天器在轨异常和故障,并主要表现为星用电子器件/部件性能衰退导致电路失效。含双极工艺器件与电路在...
2021年4月22日,载人空间站任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空间环境保障试验队成立暨动员会在空间中心召开。空间中心副主任邹永廖、空间环境态势感知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四清以及试验队成员等共计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副处长郑世峰主持。在载人空间站飞行试验中,空间中心作为有效载荷运行管理中心下的空间环境保障系统,承担了载人空间站发射、在轨运行、航天员出舱、交会对接和科学...
近期,在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专项,中科院创新工程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等多渠道支持下,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室历时多年,自主开发的“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包” (Space Environment Effects Analysis Package,SEEAP)正式上线并开放使用。
近日,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真空子系统项目预制件出厂验收完成,该项目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制中心承担研制。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吴国芳、副院长鄂鹏、总体技术部长陈维山,航天514所总工程师彭明等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实地查看,听取项目组对工艺设计、过程控制、质量检测等环节研制汇报,查验相关质量报告及检测记录,经讨论后一致同意该部件顺利通过出厂验收。
2020年1月12日,第一届“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科学”战略研讨会暨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简称“环物院”)揭牌仪式在国际会议中心201报告厅举行。常务副校长、大科学工程总设计师韩杰才院士为环物院揭牌。副校长徐殿国在致辞中说,作为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基础研究平台,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大科学工程”)是对中国目前该领域基础研究条件的一次重大提升,也将成为世界首个综合研究多因...
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空间环境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5/SC1,以下简称空间环境分委会)成立大会12月11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学院主管部门领导,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领导,空间环境分委会委员、顾问、秘书处工作人员以及参会代表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空间环境分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办。
2016年4月27日凌晨02点00分00秒,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了“鲲鹏-1B”863计划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探空火箭,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是中国在子午工程支持下恢复火箭探空活动后,再次开展空间环境垂直探测。任务首次使用了具有姿态控制能力的箭头平台,可以更精确的获得空间磁场、电场矢量数据,对于深入研究低纬度地区电离层中...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共建单位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大科学工程”)日前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审批,标志着项目转入可研阶段。
为满足航天天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展开各项试验研究的要求,设计一种高低温空间环境模拟测试系统。 运用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等,分别从硬件和软件设计2 方面进行测控系统结构设计,并针对系统设计 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就温度控制和切换、串口通信等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实践结果证明:该系统的响应速度较快, 控制精度以及串口通信误码率等均符合要求,能很好满足数据采集及温度控制的要求。
为满足航天天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展开各项试验研究的要求,设计一种高低温空间环境模拟测试系统。 运用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等,分别从硬件和软件设计2 方面进行测控系统结构设计,并针对系统设计 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就温度控制和切换、串口通信等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实践结果证明:该系统的响应速度较快, 控制精度以及串口通信误码率等均符合要求,能很好满足数据采集及温度控制的要求。
为提高空间应用环境中混合实时任务的容错调度效率,提出基于空间环境的多处理器混合容错调度算法。算法在周期任务调度中采用基于分组的“最佳适应”分配策略,以少量增加的计算时间获得更为紧凑的任务调度结果,从而减少调度所需的处理器数目和任务执行时间;在非周期任务调度中,利用基于空闲时间片的方法完成动态调度,使得混合实时任务的容错调度效率有显著提高,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空间环境的任务处理。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改善...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近期集成研制成功了综合性“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包”,在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设计技术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空间环境分子污染对航天器的影响,是目前高可靠性、长寿命航天器在设计时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国外航天器在轨飞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子污染现象的总结,从分子污染的来源、形成过程、与原子氧和紫外辐射等其他空间环境因素间的反应、对航天器敏感表面特性的影响等方面,对分子污染效应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材料的真空放气产物和原子氧剥蚀产物在航天器表面的沉积,是分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在原子氧和紫外辐射的作用下,污...
2008年10月25日9时1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2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