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兵器科学与技术 装药相关记录131条 . 查询时间(0.111 秒)
为了研究屏蔽装药在爆炸冲击波加载下的临界起爆判据,基于侧壁影响可忽略和一维平面冲击波的假设,采用将冲击波作用下的战斗部简化为屏蔽装药模型,在简化主发炸药的爆轰波波形的基础上,将主发炸药的作用等效为破片冲击过程的方法,得到了战斗部简化模型的冲击起爆判据,此判据为不敏感弹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得到柱形破片撞击带壳装药的临界起爆判据,在一维脉冲冲击起爆判据及长杆判据的基础上,构建一 种破片撞击起爆带薄壳炸药的等效模型。将破片撞击带壳装药的过程等效为破片撞击裸装药,导出包含破片长度、 直径以及炸药壳体厚度等参量的临界起爆判据,并利用仿真软件对所得结论进行模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壳体 厚度较薄时,冲击波冲击起爆是炸药发生爆轰的主控机制,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起爆判据适用, 且...
针对国内现有倒空弹丸装药工艺方法在处理所装炸药类别和治理“三废”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介绍一种 适用于各类炸药从弹丸中倒出的仿形钻削与干冰喷射复合自动生产线。论述了生产线的原理及主要组成结构,通过 采用西门子PLCS7-200 型控制器,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更换相应工装,满足不同弹丸的柔性化生产。分 析结果表明:该自动生产线可倒空多类别炸药装填的不同弹丸,效率高、无污染;倒出回收的炸药和倒空的弹...
针对国内现有倒空弹丸装药工艺方法在处理所装炸药类别和治理“三废”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各类炸药从弹丸中倒出的仿形钻削与干冰喷射复合自动生产线。论述了生产线的原理及主要组成结构,通过采用西门子PLCS7—200型控制器,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更换相应工装,满足不同弹丸的柔性化生产。分析结果表明:该自动生产线可倒空多类别炸药装填的不同弹丸,效率高、无污染;倒出回收的炸药和倒空的弹体品质...
针对国内现有倒空弹丸装药工艺方法在处理所装炸药类别和治理“三废”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各类炸药从弹丸中倒出的仿形钻削与干冰喷射复合自动生产线。论述了生产线的原理及主要组成结构,通过采用西门子PLCS7—200型控制器,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更换相应工装,满足不同弹丸的柔性化生产。分析结果表明:该自动生产线可倒空多类别炸药装填的不同弹丸,效率高、无污染;倒出回收的炸药和倒空的弹体品质...
为得到柱形破片撞击带壳装药的临界起爆判据,在一维脉冲冲击起爆判据及长杆判据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破片撞击起爆带薄壳炸药的等效模型。将破片撞击带壳装药的过程等效为破片撞击裸装药,导出包含破片长度、直径以及炸药壳体厚度等参量的临界起爆判据,并利用仿真软件对所得结论进行模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壳体厚度较薄时,冲击波冲击起爆是炸药发生爆轰的主控机制,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起爆判据适用,且破片长径...
针对目前我国战斗部装药装备与国外主要军事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现状,通过对战斗部压装药装备、熔铸装药装备、浇注装药装备和挤注装药装备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了国外战斗部装药技术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已形成了系列化、标准化的战斗部装药装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得到大量应用,具有精密化、柔性化、连续化生产特点的新型工艺装备是主要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了我国战斗部装药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对装有炸药的弹丸进行径向冲击载荷剪切实验,测得弹丸壳体剪切断裂瞬间的温度变化、剪切断面形状变化以及弹丸内装填炸药的温度和应力,分析了温度、应力对弹丸装药安全性影响,得出了装药弹丸在剪切速度1 m/s的冲击载荷作用下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为报废弹药安全、环保地销毁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为了研究装药直径对HMX基炸药慢速烤燃性能的影响,以某种典型的HMX基炸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装药直径对慢速烤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装药直径对HMX基炸药响应等级没有明显影响;反应时间和环境温度均随装药直径增大而增大,中心温度随装药直径增大而减小;环境温度、中心温度随装药直径呈规律性变化。
采用小落锤加载装置和自行设计的剪切装置研究了含AP及不含AP的两种炸药装药在剪切加载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分别采用高速摄影和扫描电镜记录了装药动态响应过程和晶体的微观状态。结果表明,含AP炸药装药的临界点火阈值为1.0m,不含AP炸药装药的临界点火阈值为1.2m,表明AP的加入使整个炸药装药变得敏感;炸药药柱在加载作用下主要经历冲击、塑性流动、剪切、飞散、反应等阶段;剪切加载后的AP晶体损伤以剪切变形...
研究目的是优选出30 mm火炮随行装药结构的点火延迟时间、随行药燃速和随行药量三者的优化组合,保证在最大膛压不超出指标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弹丸初速。采用固体随行装药零维内弹道模型编写程序求模型数值解,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在点火时间1.71~1.83 ms,随行药压力全冲量在20~100 kPa?s,随行药量25~35 g范围内分析三种因素对弹丸初速和最大膛压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求...
金秋十月,清爽怡人。国防科技工业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下简称“弹药中心”)暨中国兵工学会装药装备专业委员会(下简称“专委会”)两年一届的技术交流会又一次在美丽繁华的蓉城举行。此次大会得到了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工企业有关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国防科技工业固体推进剂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下简称“推进剂中心”)此次与弹药中心一同办会。两个中心依托单位虽一个身处绵阳,一个位于...
为提高燃料空气炸弹的释能效率,研究中心装药的起爆方式对燃料空气炸弹爆炸威力的影响。建立1 点、 2 点、5 点起爆方式的仿真模型,运用AUTODYN 软件,对中心装药起爆过程中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抛撒速度进行仿 真计算,并对爆轰波传播过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3 种起爆方式中,2 点起爆能够形成扁平状火球,作用 区域更广;2 点起爆的峰值可以达到其他2 种起爆方式的2 倍左右;2 点起爆和5 点起...
通过杆状射流聚能装药战斗部的用途、结构特点分析,设计了105°弧锥结合罩的装药结构,选取合适的仿真计算参数,采用DYNA2D计算程序对杆式射流成形的全过程数值模拟仿真,得到射流成形过程中各个时刻的形态及特征参数。
随行装药优化设计     随行装药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2014/8/6
为了优选出30 mm随行装药结构的点火延迟时间、随行药燃速和随行药火药力三者的优化组合,保证在最大膛压不超出指标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弹丸初速。采用固体随行装药零维内弹道模型编写程序求数值解,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设计随行装药结构的优化试验方案,利用正交表安排数值模拟试验,运用综合平衡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优选方案并用数值模拟试验验证。优选方案为:点火延迟时间1.766 ms,随行药燃速系数2.6...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