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GPS相关记录171条 . 查询时间(0.17 秒)
主要介绍采用多台GPS接收机进行姿态确定的基本原理和精度分析。根据一个模拟动态定位实例, 采用多台GPS接收机进行动态定位得到单历元定位结果,然后采用不同的天线组合进行姿态解算。结果显示,对于约5m长宽的基线组合,获得的航向角精度约为0.05°, 横滚角和纵摇角的精度约为0.2°。 对于约10m长宽的基线组合,航向角精度约为0.03°, 横滚角和纵摇角的精度约为0.11°。可知,姿态角的精度与纵横...
基于GPS的实时高动态高精度快速定位定姿算法研究。
该文针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高精度气压高度表测高误差的不同特性,建立基于三阶全微分的气压高度表原理误差补偿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当前”统计模型自适应卡尔曼滤波(KF)的GPS与高精度气压高度表在线互标定方法,实现GPS与气压高度表的优势互补。通过加速度的均值和方差的自适应跟踪,完成驱动噪声方差阵和状态参数的自适应修正。同时,引入自适应遗忘因子,充分利用“现时”的测量数据,改善滤波器的动态性能。...
针对机载捷联惯导系统(SINS)/全球定位系统(GPS)组合导航系统不完全可观测导致滤波器精度下降甚至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状态可观测度分析的自适应反馈校正滤波新方法。该滤波方法改进了系统可观测度的归一化处理方法,将归一化处理后的系统状态可观测度作为反馈因子,对SINS系统进行自适应反馈校正。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运动补偿用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中,飞行试验结...
介绍一种用于航天GPS接收机的无源微带天线的低噪声放大器设计。内容涉及选择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匹配网络及优化匹配参数;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它在天线中应用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性能优于已有的星载GPS接收机天线。
介绍了利用GPS OEM板对航标灯进行位置测量与监控的情况,并根据GPS OEM板误差源对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数值分析处理,同时根据GPS OEM板测量读数的特征采取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为航道的数字化、自动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GPS自主导航系统     GPS  自主  导航系统       2008/10/10
GPS自主导航系统是为轻型无人驾驶飞机或气艇设计的低重量全自动GPS导航与制导系统。系统可以导引飞机按预定航线飞行,自动修正误差,精度小于30米(加入差分设备可小于5米)。可以任意设置航线,使飞行器自主飞行。GPS自主导航系统比传统的惯性导航系统具有精度高、重量轻、体积小、能耗少、价格低等特点,该系统已经试飞成功。
GPS/MAP组合导航仪L5型、T7型     导航仪       2008/7/29
L5型、T7型GPS/MAP组合导航仪(接收机),是价格低廉、结构小巧、外形美观、提供中文及地图显示的多功能组合导航仪。GPS接收模块选用国际上先进的6信道并行接收OEM板,通过PS-232C接口,送出位置、速度、时间、卫星跟踪状态等信息,可方便地组成系统应用及养分使用。L5型具有LCD显示屏,T7型具有视频输出,用黑白或彩色电视机可作为其显示器。所显示的地图具有局部放大、漫游、全景等功能。应用于...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官员表示他们计划在2010年前推出新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覆盖全亚洲,但相关的详细细节很少透露。
全球变暖可能干扰GPS卫星     GPS  卫星       2006/12/7
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2006年11月29日讯:一国际大气科学家小组提出,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要求改变卫星发射方式,并可能影响GPS系统的功能。二氧化碳是地球低层大气变暖的罪魁祸首,它也会导致上层大气变冷和收缩。这种变化对轨道物体既有利也有弊。
据美国雷神公司网站2006年11月6日报道,雷神公司现代化用户设备计划首次成功获取并跟踪新一代GPS卫星发射的新型M码军事信号,从而达到计划的重大里程碑。
提出了利用GPS散射信号构成机载海面风场反演系统,详细介绍了基于GPS散射信号的风场反演模型与散射信号相关功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海面粗糙度下散射信号的相关功率曲线。分析了延迟映射接收机的工作模式,给出了某次飞行试验的数据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延迟映射接收机能够准确地接收到GPS卫星信号的海面反射信号,并给出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
科技日报北京2004年10月19日电 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定位导航技术已开始批量民用,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控股的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今天在京推出了一批采用这项技术的民用产品。始建于2000年底的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成功解决了我国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有无问题,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批科考队员、武汉大学鄂栋臣教授正在黄河站附近尝试建立北极GPS卫星跟踪站。
GPS 接收机与微型惯性传感器组成的低成本、轻小型组合导航系统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 防止导航定位误差随时间积累, 并且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采用状态和偏差去耦估计方法, 在开环卡尔曼滤波器结构的基础上, 引入了偏差反馈补偿; 并利用双GPS 接收机测量方位角解决了组合系统的初始方位对准问题。车载实验表明, 样机的定位精度和GPS 相当, 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尤其是当GPS 短时间失锁时, 系统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