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化学工程 CO相关记录194条 . 查询时间(0.233 秒)
采用油包水(W/O)微乳液法,以KBH4为还原剂,在水相-Triton X 100-异丙醇-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中还原二价铁、钴、镍盐,合成Fe-Co-Ni合金纳米微粒。考察反应气氛、温度、时间和洗涤溶液对反应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纳米微粒的形貌、结构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25~30 ℃的N2中反应1 h,得到的产物待丙酮破乳后用无水乙醇洗涤结果最佳。合成的Fe-...
以苯甲酸功能化碳纳米管为基底,制备Co(OH)2/苯甲酸化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苯甲酸官能团在合成过程中发挥了双重作用:既明显改善碳纳米管在去离子水中的分散性,又使得碳纳米管管壁与Co2+表面结合能力大大加强。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等表征表明,Co(OH)2在碳纳米管上的分散性得到很大改善;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拥有优良的电容行为,其比容量在电流密度为5 mA/cm...
Pt/CeO2-ZrO2催化剂上的CO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
采用双脉冲控电位技术在单晶硅上沉积了一系列Cu/Co纳米多层膜,调制波长从200nm到5nm不等.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多层膜的调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四探针法测试多层膜的巨磁电阻(GMR)效应,研究了GMR与调制波长(λ)、铜的子层厚度(δCu)的关系:λ较大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GMR效应;λ<30nm时,GMR效应随λ减小而增大;而λ<8nm时,GMR值随铜层厚度的变化周期性振荡.
The effects of pulse parameters on the cobalt content,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grain size of Zn-Co alloy deposits were studied using a pulse plating technique with a square-wave current containing re...
以硫酸钴、硼氢化钠为主要原料,对电沉积和化学沉积Co-B纳米合金功能膜进行比较,发现尽管电沉积较化学沉积的速度快,但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是一致的。pH值增大和温度的升高会加快沉积速率,络合剂浓度增大则会降低沉积速率,增加硫酸钴、硼氢化钠的浓度都会加快沉积速率,但用化学法沉积时,当硫酸钴、硼氢化钠的浓度超过最大值时,沉积速率反而下降。XRD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Co-B纳米合金在镀态下都是非晶态,...
利用端基转换法合成了不同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的端丙烯酰胺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N-二甲基丙烯酰胺)[poly(NIPA-co-DMAM), PID]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酰胺聚合后再水解,得到以PID为侧链,浊点在37~63℃的接枝共聚物[HPAM-g-P(NIPA-co-DMAM), HGPID]。利用1H NMR及端基分析等对大分子单体和接枝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接枝共聚物侧...
钴的同位素~(57)Co不仅可以标记博来霉素(Bleo-mycin)和维生素B_(12)等化合物,而且还可以用来制备穆斯堡尔源。最近几年,穆斯堡尔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因此~(57)Co的研制和生产方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选用铁作靶材(在铜的衬底上电镀铁),氘核为轰击粒子,产生核反应:~(56)Fe(d,n)~(57)Co,~(56)Fe(d,a
研究了在电镀溶液中加入稀土化合物后对电沉积Ni-Co合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Co合金的电沉积过程符合“异常共沉积机理”;在电镀溶液中加入少量稀土化合物后,可以增大合金电沉积过程的阴极极化,并能增强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也能使合金阴极的析氢电催化活性有所增加。
有优异的低温活性。对比实验表明:在相同变换率下,B202Q、B303Q催化剂的活性温度比美国C_(25)-2-02、丹麦SSK以及国内同类型产品降低约30度-50度;外观为球形、气阻小、强度高;遇水不粉化;高耐硫、耐硫无止限;有机硫转化性能和抗氧化能好;易硫化、可采用高效快速硫化方法,升温硫化时间仅为20小时左右:堆密度小,为1.0±0.1G/M;用途:它可以在以煤、油、为原料的中、小型合成氨厂使...
使用物理法制备纳米钯Co助燃剂可节约20%的钯。物理法制备工艺可消除化学法制备产生的环境污染,在国民经济及环境保护中有重大意义。
CO是PEMFC电极催化剂的毒物。一般地,要求氢源中的CO净化至50ppm以下。国外有报道可以抗CO100ppm以上的燃料电池,但CO含量越低则重整气的适用性越好。采用CO选择氧化脱除的方法,把甲醇重整气中的CO净化至10ppm以下。其中的技术关键是催化剂的研制。已经发明了一种以贵金属为活性组分、以氧化铝或分子筛为担体的CO净化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以下的技术特点:1)CO净化性能:含2%CO的重整...
该发明是一种铁系统无铬低温CO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硝酸铁、硝酸亚铁、氨水、硝酸铋为原料,经中和沉淀、热煮老化、过滤烘干后加入TiO_2、MnO_2、ZnO、GeO_2、Al_2O_3、CuO、K_2MnO_7等助剂,然后将其焙烧、压片制得催化剂。该发明所得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高、活性温区宽、强度好等特点。与国内现有工业催化剂相比,350℃时CO变换率高3%左右,320℃时高4%-5%。...
通过Fe(Ⅱ), Co(Ⅱ)和Ni(Ⅱ)的H2O, NH3, OH^-, C2H5OH及N2H4配合物的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 表明了在金属离子被N2H4还原过程中, 可以通过和金属离子配位而活化, 通过表面吸附或高压诱导作用消除动力学障碍, 实现金属纳米粉的合成. 并首次在水-乙醇体系中高效快速合成了纯度高, 性能良好的纳米金属粉以及一些金属的复合粒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