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材料科学 科研团队相关记录55条 . 查询时间(0.283 秒)
2024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针对多层复合玻璃厚度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色散的大量程高精度谱域光学低相干测量方法。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3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仪器测量领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中国科学院2区TOP期刊,影响因子5.6)。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木生物质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许凤教授团队基于醋酸纤维素开发了一种多功能荧光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Cellulose-Based Fluorescent Material for Extreme pH Sensing and Smart Printing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于ACS Nano期刊(一区,IF=18.027)。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彭锋教授课题组在高分子领域顶级综述期刊《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IF=31.28)发表了题目为“Hemicellulose:“Structure,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的综述文章。
水凝胶电解质基锌离子电容器具有可持续性、固有安全性、高能量/功率密度和出色的机械性能等诸多优势,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柔性储能技术。回顾过去,锌阳极一直受到界面问题的干扰(锌枝晶生长、副反应和循环引发的界面裂纹)以及面临着难以将多个功能集成到单一水凝胶电解质中的困难,导致柔性锌离子电容器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严重衰退。
利用木质单元和胶黏剂开发高性能、多功能木质复合材料用于替代金属、高分子材料等,是实现木材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质胶黏剂科研团队受人类纤维状神经网络实现高效信号传输的启发,利用天然木纤维特殊结构和表面特性,通过静电自组装-压力诱导空间限域组装两步法与石墨烯纳米片复合,构建三维纤维状石墨烯导热“轨道”,同时实现石墨烯“面对面”接触,制备出具有金属...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团队受贝壳材料异质结构和层间高强度矿物桥协同增韧机制的启发,创新性地提出金属配位层间交联方法,解决了柔性热敏弹性体在可穿戴应用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展示了纳米纤维素在不同维度结构复合材料制备上的范例,实现了在多个场景中无信号失真的可穿戴热敏弹性体温度检测。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质胶黏剂团队取得一系列新研究进展。
2022年5月18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遗传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宗熙萨斯研究中心刘伟治团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钟超团队以及刘志远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Extensible and self-recoverable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derived from Scallop Byssal Thread”的...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夏伦果/房兵教授团队在纳米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CS Nano(中科院分区1区)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不同长径比的纳米棒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在小鼠下颌骨内调控T细胞比例增加并刺激T细胞分泌IL-22升高,可激活BMSC的JAK1/STAT3通路,促进小鼠的下颌骨再生修复。本课题进一步完善了纳米材料介导免疫调控...
2022年1月26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朱雪斌研究员课题组在磁电化学沉积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mall Methods上。LDHs因具有高氧化还原活性、丰富的化学成分及稳定的层状结构,被广泛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将LDHs直接生长于集流体上可减小团聚并提高离子传输速率,进而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在碳布集流体上生长LDHs可满足可...
开发绿色生物质胶黏剂及木质复合材料,对人民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大豆蛋白胶黏剂湿态粘附与胶接性能差的问题,材料学院木材胶黏剂团队通过仿生改性和有机无机杂化手段,开发出一种在不同水环境下(pH=5或9的蒸馏水、海水、有机溶剂、铁溶液、T = 3-90 ℃的自来水等)对不同材料(玻璃、金属、PVA、亚克力、木材、猪皮、橡胶、陶瓷等) 均具有强水下粘附与胶接性能的大豆蛋白胶...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在聚合氮高能密度材料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遗传算法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了具备高能密度材料特征的两种新型N-F化合物。相关研究结果以发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外科补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的医用编织物,通常起到为组织器官提供永久性或临时性力学支撑的作用。在使用时,外科补片通常需要被固定在缺损或病变的组织区域上以进行修复或重建。传统固定方法采用缝线、缝合钉或螺旋钉等穿透组织的装置来实现,过程耗时且容易引起神经损伤及慢性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利用粘接这一非穿透手段来实现固定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方法。然而,目前用于补片粘接的商用组织胶水(如纤维蛋白胶等)与组...
2021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江河清研究员带领的膜分离与催化研究组在聚酰胺复合膜结构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ACS Appl. Mater. Inter., DOI: 10.1021/acsami.1c03737)。
郑州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铝电解槽能量流优化与智能调控系统”,并已首投工业运行。回收电解槽的损耗热能,让它们继续投入供热系统中发挥“余热”,这是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梁学民及其团队的重大突破,更是未来我国铝电解工业中一条新的节能途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