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大气层飞行力学 航天动力学 飞行器结构力学 飞行原理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相关记录350条 . 查询时间(1.427 秒)
据中国工程院于2019年11月22日发布《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我校航空航天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威迦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杨威迦1984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曾先后于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任教;曾获美国国防部陆海空军及国家航空航天总署联合推进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最高荣誉之一的“冯卡门航天讲座奖”。他...
2019年11月初,在德国召开的第71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两个项目分别荣获金、银奖。其中,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运载火箭贮箱总装环缝卧式搅拌摩擦焊焊接装备》项目获金奖,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的《基于金属增材制造的大尺寸复杂结构成型技术》项目获银奖,同时该项目还获得了“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金奖”。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府宇宙政策委员会2019年10月17日决定,参与美国月球探索计划,希望在2024年之前,把宇航员送上月球。
航空发动机中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测量的信号来实现对运行状态的监测与控制,因此传感器测量信号的准确可靠是控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对传感器进行故障诊断、隔离及信号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故障诊断中比较成熟的方法是阈值法,而这其中故障阈值的选取又是一个难点,因此需要考虑采用优化算法对传统阈值进行修正。研究人员采用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故障诊断方法对发动机传感器进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IRIAA)郭玉杰副教授于2019年10月10日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Isogeometr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in-walled Structures”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基于等几何方法的薄壳稳定性问题。报告结束后,郭玉杰副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王立峰教授主持了报告会。郭玉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维刚,2002-201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清华大学作博士后;2013年受聘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讲师,2014年晋升副教授。在《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国际传热传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和《国际热物性》(International Journal o...
我国航空航天领域著名教育家和科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科创始人之一,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原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备系的创建者之一(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离休干部文传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0月1日0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2019年9月23-25日,由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暨信息融合分会十周年庆典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会议由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承办,国内著名院士、专家300名代表参加此次大会,并就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大会报告。大会主席何友院士回顾了信息融合分会十年来不断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并表达了对科研工作者寄予的厚望。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先进航电与智能信息课题组(Advanced...
我国著名航天动力学与控制技术专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原黑龙江省政协第八届常委、海淀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第十届常委、民盟海淀区第三届主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世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9月14日6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徐世杰同志1951年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69年参加工作,1976年本科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机械系,1983...
为了更好解决航空发动机在气动声学方面面临的挑战,探究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新模式,7月27日,由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方联合发起成立的“航空发动机气动声学联合创新中心(United Innovation Center of Aeroengine Acoustics, “UICAA”)”签约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中国航发...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西安市航空基地共同举行揭牌仪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定红,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段学超,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文、副主任张小勇、主任助理张海龙,西安交通大学空间视觉联合实验室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傅哲、机械学院助理研究员魏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沈建新、技术转移部部长刘华翔,航空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所长段世慧,航空工业西...
快舟飞天、虹云组网,“东风”劲吹、“红旗”招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央企,近年来以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做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制造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开展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生动实践,始终把圆满完成航天防务装备建设任务放在首位,瞄准“实现性能不变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的创新目标。
你想过吗?有朝一日,遨游太阳系可能会像搭乘公共汽车上班一样容易——自动驾驶宇宙飞船运送宇航员穿越深空,类似GPS的定位系统将引导游客在其他行星和卫星表面穿越各种地形。但要实现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导航计划,航天器和卫星需要配备计时精度极高的时钟,这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深空原子钟。
2019年6月20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布全球最新SCI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SCI收录的全球航空航天工程(Engineering-Aerospace)期刊共计31本。在SCI收录的航空航天期刊中,作为唯一由中国主办的期刊,《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
中国空间站正在研制建设中,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12日,联合国外空司第62届会议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公布:来自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首批9个项目,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应用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