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结果: 91-104 共查到相关记录104条 . 查询时间(1.705 秒)
潘玮,河南省优秀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方法与新技术、多功能纺织品。
王成威,致力于固态锂金属电池和纳米离子导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储能、环境、生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近5年来,已在Science,Chemical Review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no Letters,...
关放,男,1979年生,2002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06年和2014年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任助理研究员,2019年9月至今受聘复旦大学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任青年研究员。
何攀,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生于江西上饶,2008年在上海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获博士学位。2014-2015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202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 Fellow);2020年9月加入复旦大学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际知名学术会议分会主席,并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APS March M...
2005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1月至2023年10月,担任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23年11月加入复旦大学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12月,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郊蜀山湖畔风景秀美的科学岛上。2001年5月,安徽光机所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行列,成为合肥研究院主要研究单元之一。建所50年来,安徽光机所始终秉承“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办所理念,致力于光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前沿、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及应用示范研究和开发工作。现已发展成为以大气光学、环境光学、光学遥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单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学科基础,依托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模式识别等相关学科,建立了多层次的学科基地。在基础研究方面,有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学、信息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应用开发方面,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高精...
徐集贤博士长期从事新型光电转换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特别是在新一代太阳能单结和叠层技术领域取得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例如,提出了PIC(porous insulator contact,多孔绝缘接触)器件新结构方案,突破了长期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实现了p-i-n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稳态认证效率世界纪录(Science,2023);实现了钙钛矿大面积单结电池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被世界纪...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3月由国家计委批准成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建设;1992年9月中国科学院批示“边建设边开放”;1995年11月正式建成,并通过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验收;1999年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序列;四次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评估,2002年、2007年、2017被评为良好实验室,2012年被评为优秀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
任晓迪,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高效、安全的大规模储能电池;高活性正负极与电解液界面过程的研究与材料设计;电催化物质转化中催化剂及界面过程的研究与材料设计。
曹瑞国,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本课题组研究内容涉及材料科学和电化学,研究兴趣涉及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电化学催化剂合成及催化机理,以及电化学传感器设计等。
马骋,教授,研究方向:本课题组将多种前沿的扫描透射电镜技术和无机材料合成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对材料在原子尺度行为的直接观察(atom-by-atom study)揭示其结构-性能关联,另一方面以此为理论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性能提升。这两种不同研究方法的协同作用将有效的使基础研究转化为新材料研发的驱动力。本课题组的工作涉及晶体学,电子显微学,材料合成,材料物理,电化学,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
实验室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亲自关怀下于2001年12月30日正式批准成立。凝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关学科的力量,实验室面向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以材料细观层次的结构为切入点,开展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的前瞻性和基础性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新型材料的应用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向斌,研究兴趣:新能源材料及其器件应用的研究、纳微器件加工、电子显微镜的原位表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