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相关记录104条 . 查询时间(2.532 秒)
2024年3月13日,来自美国核工业、美国核管会(NRC)、美国能源部(DOE)和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的代表在马里兰州举行的监管信息会议上表示,将事故容错燃料(ATF)的使用与机组增容相关联,美国核电厂可以在提高安全性能的同时生产更低成本的电力。
作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生物质材料,纳米纤维素具有力学、物理、化学和热学等多方面优异特性,丰富的氢键网络和非共价界面赋予其极大的可设计性,如何通过合理的微结构设计实现纳米纤维素序构材料兼顾优异力学和功能性是纤维素材料实际应用面临的重要挑战。自然界中,生物结构材料拥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组合,这主要源于其精细的“材料基元+界面+序构”多层级架构,为人类设计和创制先进微纳结构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基于纳米纤...
2024年3月3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部省联动项目“高灵敏高分辨红外激光光谱仪”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科学岛召开。
近日,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光子技术及应用课题组在超表面非线性光子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Materials Today Nano(IF=10.3),论文第一作者为2020级博士生石文娟。
2024年3月20日,韩国科学与信息通信技术部(MSIT)与8家韩企签署关于合作开发下一代反应堆的谅解备忘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孙敦陆研究员课题组在2.7~3微米波段中红外晶体制备及激光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Ho,Pr:YAP晶体的热学、光谱及~3微米连续激光性能》、《Er:YGGAG晶体的结构、光谱与激光性能》和《LD侧面泵浦YSGG/Er:YSGG/YSGG晶体实现28.02瓦的2.8微米连续激光》为题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Opti...
2024年3月30日上午,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九届OPEN DAY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A1-201会议厅开幕。活动以研究中心推介、技术报告分享和应用成果展示的形式,向来自中科大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的部分本科生展示了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
质谱成像技术(massspectrometry imaging,MSI)是基于质谱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影像技术,通过直接扫描生物样本,可以同时获得多种分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免荧光标记、不需要复杂样品前处理等优点,已经成为基础医学、药学、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关键技术之一。
光电探测器将入射光转换为可调制的电信号,在自动驾驶、健康监测、生物医学成像、光通信、军事安全和夜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市面上的光电探测器主要由无机半导体制成,如Si、Ge和InGaAs等。这些半导体具有高温加工和柔性不兼容的缺点。最近,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固有的特性,如灵活性、溶液加工性、低成本、可调带隙、高吸收系数、低激子结合能、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长载流子扩散长度等,已成为光电探测的...
2024年3月24日,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鉴定组对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完成的“XX关键参数光电精密测量技术及应用”成果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组一致同意该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陕西省融办办公室副主任张倩黎、科技与质量处处长郑东、副处长闫莉,西安光机所副所长郝伟、综合科研处及光电跟踪与测量技术研究室相关人员参会。
芳纶纳米纤维(ANFs)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优异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等优点,在保温隔热、红外隐身、冲击防护、电磁屏蔽、能源存储等领域备受关注。但芳纶纳米纤维目前的制备存在耗时长、不连续且无法大规模生产等问题,限制其实际应用。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张学同团队联合青岛科技大学马风国团队首先提出了微流控去质子化策略,利用心形微通道反应器实现了由芳纶粉末到芳纶纳米纤维(M-ANFs)的高效、连续、可视...
双碳战略下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与国家能源安全,离不开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2023年我国发电端新增装机量中,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突破50%。因此,风光配储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在诸多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本质安全、可灵活部署,因此成为了长时储能技术中的首选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然而,受制于钒资源释放量的限制,现阶段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
柔性温度-压力双参数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人体健康监测和智能机器人传感等领域,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柔性温度-压力传感器基本都采用两种独立的传感材料实现双参数传感功能,这不仅提高了传感器的设计-集成难度,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因此,研发具有多功能一体化的先进传感材料成为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问题。碲化铋是一种能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材料,其产生的电压与施加在材料两端的温差成正比关系,可用于温度...
2024年3月27日6时51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六号甲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云海三号02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天气室”)牵头研制的我国首个“抗辐射铝钽金属复合材料应用示范产品”随任务一同发射入轨,开展长期在轨验证和示范应用。
吴大转,1977年10月生,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