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生物医学光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医学光学相关记录275条 . 查询时间(0.408 秒)
2023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胡战利研究员团队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樊卫主任团队以及上海联影医疗公司的“产研医合作成果”,以OIF-Net: An Optical Flow Registration-Based PET/MR Cross-Modal Interactive Fusion Network for Low-Count...
徐周睿助理教授,特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有机纳米材料的开发及其多光子成像与光学治疗应用。
张传禹,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Email:chunayu.zhang@xjtu.edu.cn.科研方向:生物微流控;微尺度声流体。
胡飞,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Email:hufei0701@xjtu.edu.cn.科研方向:微流控及其生物医学检测应用;新型核酸检测技术及仪器开发;新型光机电一体化仪器技术及系统开发。
2023年8月6日至12日,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器生物学分会、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生物医学测试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活细胞与超高分辨成像高级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分为理论研讨和上机实操两个部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位青年学者、学生和技术人员参会。此次会议在深入了解显微成像前沿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3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技术研究院医工所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张鹏团队、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陈敬钦团队以及龙岗区人民医院王本国团队联合在Small Methods(IF=12.4)上在线发表题了为Genetically engineered biomimetic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mRNA to treat rheum...
光致发光材料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现已开发出了包括水印、二维码和发光打印等多项防伪技术。然而常见的荧光材料颜色单一且很容易被模仿,更有效的防伪策略是光学特性多维度可调的新型材料,如发射颜色、发射强度以及余辉时长。这些光学特性不仅可以消除背景干扰,并且能够通过颜色和余辉时长的组合来实现多重加密。
2023年6月19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刘勇研究员、王贻坤研究员团队研发的一款基于新型光谱成像技术的组织血氧检测装备,正式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目前唯一获得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血氧成像技术产品。
屈军乐,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SPIE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199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和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分别获物理电子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7月回国至今在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工...
邵永红,深圳大学优秀学者、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创新团队组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生物光子学领域激光扫描显微成像与表面等离子传感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及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和“973计划”课题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30余...
2023年4月21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创中心李英田副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合作发表了题为“Ultra-tunable bistable structures for universal robotic applications”的文...
王建峰,1987年出生。201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2018-202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2020年12月加入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光谱和成像技术、先进光纤内窥光谱、成像技术的研究、临床应用和成果转化工作。在内窥光纤拉曼光谱探针开发、高分辨率偏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研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
3D水凝胶微纳结构能很好地模拟自然组织的多层次结构,可用于调控细胞行为、定向运输癌症治疗中的干细胞、促进类器官形态发生等,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3D水凝胶打印技术中,双光子聚合因为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而被广泛应用。利用双光子加工技术,能制备任意形貌的、高精度的3D微纳结构。传统的双光子聚合利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残留物会带来细胞毒性,不利于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且细胞、组织等处于水相环境...
目前,脑疾病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造成残疾的主要原因,且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神经系统、脑血管、精神类疾病带来的负担日趋沉重。然而,当前临床药物治疗易成瘾、心理治疗起效慢,双向脑机接口技术可为其治疗带来新契机。该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个体化神经环路、康复干预系统、康复方案与调控策略等。本报告基于现有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瓶颈,结合深度靶点神经环路调控新理论,提出个体化双向脑机接口干预新策略:从个体化脑...
2022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中心刘成波、郑炜团队合作,在生物医学光学领域旗舰期刊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发表了题为“Video-rate high-resolution single-pixel nonscanning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单像素非扫描方式的高速光声显微成像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