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生物医学光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生物医学光学相关记录275条 . 查询时间(1.96 秒)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国立科学研究院(INRS) 的Fiorenzo Vetrone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常用于治疗皮肤癌和皮肤癌前病变的光动力疗法(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分子药物递送载体)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癌症。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第26期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化学科学》上。
近期,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巢晖教授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例线粒体靶向的蒽醌铱(III)配合物并用于乏氧肿瘤光动力治疗。具有蒽醌基团的配合物Ir4在乏氧条件下可被NADPH及蒽醌还原酶还原,生成具有二羟基蒽结构的Ir4-red。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碳自由基俘获、DNA光断裂实验证明Ir4-red在双光子激发时产生碳自由基。利用瞬态吸收光谱和TD-DFT计算结合初步探索了碳自由基的产生机理。细胞水平实验表明,...
2020年8月1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乐民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Non-invasive nanoprobe for in vivo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的光声纳米探针,在分子水平实现了对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非侵入...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刘成波副研究员团队、转化医学中心张鹏研究员团队、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团队合作,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的光声分子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该研究基于近红外二区三维光声分子成像技术,结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特异性的托珠单抗偶联聚合物纳米诊疗制剂,在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中成功实现炎症程度早期评估诊断,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实现准确监测。相关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宋亮研究员、刘成波副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Jun Zou教授团队合作,研制出基于自由空间光传输和MEMS高速扫描成像的跨尺度光声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相同时间尺度,活体小动物从微观到宏观的跨尺度无创高速成像。成果论文Multiscale high-speed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based ...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乐天集团旗下的乐天医疗近日发布消息称,研制出癌症“光免疫疗法”新药,已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交了生产销售申请。光免疫疗法作为继手术、放射线、抗癌药物、癌症免疫治疗药物之后的“第5种癌症治疗”方法之一而备受关注。该疗法由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事癌症研究的小林久隆开发,此次乐天集团申请的是针对喉部复发型头颈癌患者的治疗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刘成波副研究员先后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SPIE)与美国光学学会(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是光学领域最有影响力...
近期,德国吕贝克大学(Universität zu Lübeck)报道了与我校生命学院张镇西教授团队在激光纳米医学领域中的合作。报道称,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医学光学研究所Vogel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光子与传感研究所张镇西教授团队成功获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设立的中德人员交流项目(Mobility Program),生命科学领域当年仅批准了11项,并介绍...
X光透射成像/CT作为非侵入式的诊断方式,是目前医学领域最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但由于电离效应X射线对于蛋白质、细胞等会造成相当程度的辐射损伤,据国际放射学会研究报告,每年X射线的医学诊断就会导致相当数量的癌症和白血病患者,因此如何降低诊断所需的剂量至关重要。而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成像的方法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都是采用直接投影到面探测器,通过累计带有物体信息的光子来展现出一定灰度分布的技...
肿瘤治疗方式是影响病人五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而当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手术切除。精准、有效的肿瘤切除成为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关键。 新兴的光学分子影像技术为图像引导手术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等学者进行了众多研究,试图在活体上用荧光成像方法“点亮”肿瘤,解决肿瘤标识的问题,开启了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在手术导航领域应用的先河。同时,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荧光成像技术用于解决临...
2020年5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Fiber‐Optic SERS Probes Fabricated Using Two‐Photon Polymerization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acteria》以封面论文形式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简单、精确与...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在乏氧肿瘤诊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Engineering of Upconver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Near-Infrared Light-Triggered Combinational Photodynamic/Chemo-/Immunotherapy against Hypoxic Tumors”以封面...
受激辐射损耗(STED)荧光显微技术是德国科学家1994年提出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STED显微镜已经成为微纳光学成像检测领域最为强大的工具。其无与伦比的高分辨率使得人类能够突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炜研究员团队与南京大学吴培亨院士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首台近红外二区荧光介观成像系统,成果论文"Depth-resolved NIR-II fluorescence mesoscope"发表在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期刊上。该期刊是由美国光学学会主办的生物医学光学领域旗舰期刊,当前影响因子3.91,在全球95本光学类SCI期刊里排名第15...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王强斌团队前期基于高组织穿透深度、高时空分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发展了Ag2S量子点-多肽自组装体系,有效放大检测目标的荧光信号,实现对0.2 mm直径的肿瘤转移灶精准检测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1001-11006.);同时针对“always-on”荧光探针面临的低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问题,构建了靶标分子选择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