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火箭、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空间探测器 宇宙飞船 航天站 航天飞机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航天器结构与设计相关记录3598条 . 查询时间(0.343 秒)
2023年4月16日9时36分,风云三号G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上海技物所研制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降水型)、高精度定标器、短波红外偏振多角度成像仪和红外地平仪(已在卫星入轨初期捕获地球)随星入轨,将按既定程序开展工作。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6日9时36分,风云三号G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上海技物所研制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降水型)、高精度定标器、短波红外偏振多角度成像仪和红外地平仪(已在卫星入轨初期捕获地球)随星入轨,将按既定程序开展工作。
2023年4月11至12日,由“夸父一号”卫星工程科学应用系统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地面支撑系统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及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联合主办的“夸父一号”观测数据试开放全球发布暨数据使用培训会在线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比利时、日本、俄罗斯、波兰、捷克、西班牙、印度、巴西、阿根廷、斯洛伐克、保加利亚、芬兰、乌克兰、韩国、朝鲜、希腊、印度尼西亚...
2023年4月4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举行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仪式。上海技物所研制的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经过在轨测试交付用户投入业务应用。
2023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举行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主载荷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第12套微孔龙虾眼X射线聚焦镜交付仪式。
目前,大多数人造卫星运行在高度不超过2000 km的LEO轨道,剩余的卫星集中在相对高的轨道,即36000 km的GEO轨道和约20000 km的导航卫星轨道。数千至一万余公里的中间区域,卫星十分稀少。近年,随着遥感、通信等技术的持续进步,已使中轨卫星可以集低轨卫星和高轨卫星两者之长,同时兼具高分辨和长驻留的特点,引起各主要航天国家的重视,成为有待开发的热点。但是,这一轨道高度正处于地球内辐射带核...
H2O2作为氧化剂是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固液火箭发动机重复启动方面具有极大发展潜力。H2O2经催化床分解后能够产生高温氧气,能够直接点燃固体燃料,无需额外点火设施,此外H2O2密度比液氧高、绿色环保,而且可以常温贮存。但在实际应用中,H2O2催化点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催化床性能、氧化剂流量、燃料种类等多方影响。
2023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宋春桥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atellites reveal hotspots of global river extent chan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利用长时序卫星遥感、全球湖库数据集以及多源气象资料揭示全球河流水域年代际变化类型、热点区域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气候变...
冰盖的变化是全球变化的关键要素。冰盖内部温度和密度廓线指的是冰盖内部温度和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是影响冰盖内部动力和热力过程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冰盖物质平衡与演化等科学问题的重要输入参数。现有的冰芯和钻孔等现场测量方式不能够提供冰盖空间分布观测信息,卫星遥感手段主要获取冰盖覆盖范围和表面状态信息。基于低频微波的穿透特性发展新的主被动低频微波探测技术是冰盖探测的前沿技术和方向。其中,探冰雷达主要提供内...
针对航天器近距离操作过程中追踪航天器位姿控制系统执行器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接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保证了追踪航天器在发生执行器故障下的自身稳定性和对目标航天器位姿状态的渐近跟踪性能.基于对偶四元数的航天器位姿一体化控制系统模型,首先,假设故障已知,设计标称控制信号;然后,设计自适应更新律对标称控制信号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构成自适应控制信号;最后,利用多Lyapunov函数对多故障模式下的系统性能...
控制是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下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关键技术.首先梳理了中国空间控制技术过去50多年来的发展成果,总结划分为航天器姿态控制、姿态轨道控制、“感知−决策−执行”(Perception-decision-action,PDA)自主控制三个方面,并在综述了各方面主要进展的基础上,围绕超大结构航天器姿态轨道控制、轨道空间博弈控制、网络化航天器集群控制、地外探测智能无人系统控制...
2023年3月17日,由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中子谱仪“龙睛一号”,顺利实现从太空中持续稳定传回在轨测量数据。所有探测器均探测到中子信号且数据正常,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空间中子能量分布识别技术。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发出能接收来自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伽利略两个卫星系统多个频率信号的接收器。
当一颗大质量恒星到达生命的尽头时,它可能会以一种被称为超新星的过程爆炸。这种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大质量恒星在其核心耗尽了燃料,引力迫使核心自行坍塌,导致冲击波形成,并将恒星物质喷射到太空中,金属与碳等重元素一起被排入宇宙。然而,恒星爆炸99%的能量是以中微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中微子是不带电荷的粒子,几乎不与周围的物质相互作用。 当一些中微子到达地球时,它们在几十秒长的瞬间以电子、μ子和τ到达地球。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