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粒子加速器 >>> 粒子加速器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粒子加速器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44条 . 查询时间(1.661 秒)
永磁强流ECR离子源      ECR离子源  永磁  强流        2009/1/12
文章介绍一台2.45GHz永磁强流ECR离子源,其直径为10cm,长10cm,重量不足5kg,可工作在直流模式和脉冲模式。脉冲模式引出的氢离子束峰值流强大于100mA,束流密度达到500mA/cm2;直流模式引出束流达到60mA,束流密度为300mA/cm2。两种模式的质子比均达到80%。
一、影响De-Qing线路工作的几种因素 在电子直线加速器中,脉冲调制器输出脉冲电压的稳定度会影响速调管的相位调制,从而影响束流能散度。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对电子直线段的能散度要求相当高,为±0.6%。因此,提高电压稳定度成为脉冲调制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介绍了用Gauss数值积分法作散射数据坐标系统转换的精确计算。这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近似计算法、阶数展开法的结果作了比较,表明Gauss积分法是一种计算精确而又运算速度快的方法。
用同轴线方法测量加速器真空室元件的纵向和横向耦合阻抗是目前加速器实验室通常采用的标准方法,该方法的有效性问题是一直被关注的问题之一。不同于文献的讨论分析,本工作用数值模拟测量阻抗过程,分析得到同轴线结构中内导体的设计参数(包括内导体的半径和双内导体的距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导体的设计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但阻抗的频谱特性是真实的。
研制了一种带有无源辅助网络的全桥移相脉宽调制零压开关(FB PSPWMZVS)高精度磁铁稳流电源,并在电磁铁磁场测量中得到应用,其电流稳定度在8h内优于±1×10-4。
采用数码相机直接照相的方法来确定真空弧离子源引出束流在加速空间的分布。实验在动态真空实验系统中进行,系统真空度优于2×10-3 Pa。在离子源脉冲工作的条件下,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到离子源引出束流在加速空间的积分图像,得到引出束流的幅亮度在拍摄平面上的相对分布,然后再通过Abel转换得到引出束流在加速空间的径向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真空弧离子源引出束流近似高斯分布,离子源出口处的束流比靶入口处的束流强...
气溶胶样品中Z>12以上元素含量的质子荧光(PIXE)分析是北京师范大学GIC4117串列加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为弥补PIXE无法分析H、C、N和O等轻元素之不足,在PIXE靶室160°散射角安装金硅面垒探测器,用质子非卢瑟福背散射分析(PNBS)方法对核孔膜采集的气溶胶样品中H、C、N和O等轻元素的含量进行测量。测量得到的气溶胶样品中H和Si元素含量与质子前角散射(PESA)和PIXE的分...
在模拟计算程序LINE-ACC/PC基础上,结合单一搜索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编程,实现一个X波段2MeV行波加速管的物理设计。应用此方法可以有效缩短加速管的优化设计时间。文章给出的优化计算可应用于一类常相速周期结构的加速管设计。文章同时给出了纵向粒子动力学、盘荷波导的几何尺寸及加速管的工作特性等方面的计算结果。
介绍了在Linux平台上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EPICS)的系统结构及系统实现,这一实现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也为EPICS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运用PIC(Particle-In-Cell)多粒子模拟方法,讨论了周期性聚焦系统中束晕形成的机制。为了真实、自洽地描述束晕的形成,假定相空间的初始粒子分布分别满足水袋型、抛物线型以及高斯型等相空间分布。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束晕强度、发射度增长随失配因子及调谐衰减变化等一系列结果。
研制了由程序逻辑控制器(PLC)和监控计算机构成的自屏蔽式电子束消毒灭菌装置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在友好计算机界面下,操纵人员能控制整个系统,并能在互联网上远程监视和维护,从而实现网络监拄。软件采用CXP和C语言等编写。部分硬件功能由软件实现,使得整个系统更易于测试、生产和维护升级。
介绍了兰姆移位型极化源的束流聚焦系统的设计、计算和调试结果。该系统与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的束流传输系统有良好的光学匹配,束流传输效率较高。
一、引言1961年5月3日到5月14日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电子静电加速器的技术经验交流及定型设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北京、天津、西安、兰州等地12个单位,共20余人。会议是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参加这次会议的人数虽然不多,但讨论内容是丰富的。不仅深入地讨论了全国各地在制造和研究电子静电加速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
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于1959年11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讨论有关电子静电加速器技术问题的现场会议。会议进行了五天,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武汉、大连、合肥、北京、天津、哈尔滨、兰州、西安等地的十二个单位,会上广泛地交流了经验,深入
研制了用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能量倍增器。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可靠地工作于输入功率电平14.5 MW(脉冲宽度 3μs),输出峰值功率增益达 7dB,用于BEI—1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能量得到>1.45的增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