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相关记录685条 . 查询时间(3.494 秒)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许杨团队首次报道了对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观测,系统地展示了对于里德堡激子的可控调节以及空间束缚,为实现基于固态体系中的里德堡态在量子科学和技术等方向上的应用提供了潜在途径。6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发现》(Observation of Rydberg moiré excitons)为题,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高敏副教授,硕导,E-mail:mgao@xju.edu.cn,地址:新疆大学博达校区物理楼A326,研究方向:金属纳米光学、表面等离激元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利:三维指向稳定系统
自旋电子学是微电子技术与磁性物理学结合形成的前沿交叉学科,旨在利用电子的自旋属性作为信息载体,同时兼具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运算和传感功能,有望为后摩尔时代的新型智能芯片架构提供潜在解决方案。其中,由金属磁性层/绝缘层/金属磁性层的核心结构组成的磁性隧道结(MTJ),作为自旋电子学的核心器件,具有尺寸小、磁阻率高、功耗低、非易失以及本征的高频特性,在磁性传感、磁性存储、微波通讯、无线供能以及类脑计算...
目前的碳纳米管生长技术还无法实现碳纳米管左右螺旋镜像体的选择性生长,因此生长后的碳纳米管结构分离是获得碳纳米管镜像体的唯一途径。碳纳米管的结构分离主要可以分为金属/半导体分离、单一手性分离、和镜像体分离。对比广泛研究的金属/半导体分离和单一手性分离,镜像体分离是碳纳米管结构分离的终极目标,要求更精密的分离技术,能够同时识别碳纳米管的手性和螺旋性。这导致了碳纳米管镜像体的最高分离纯度(小于90%)远...
大气细颗粒物(PM2.5)在高浓度情况下,将威胁人体健康。纤维过滤是去除细颗粒物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中科院城市环境所郑煜铭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效空气过滤纤维材料开发。前期已研发高容尘特性的驻极纤维滤材(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33 (2020): 116002),及高过滤效率、低阻力的微纳复合梯级聚酰胺6/聚苯乙烯/聚氨酯纤维滤材(Jour...
气凝胶是一类具有超低密度和热导率的纳米多孔材料,其中以氧化硅气凝胶为代表的一类气凝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生物医药、能源、航空航天、催化、传感、建筑节能减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931年首次报道的气凝胶主要就是氧化硅气凝胶,迄今将近百年的历史。对于这种将近百年历史的材料,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为隔热保温(Thermal Insulation),其超低热导率往往是解释气凝胶优异热管理(Thermal...
药物过量是造成癌症肿瘤检测与治疗副作用大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现有药物对病灶的靶向不足,难以富集于肿瘤区域,且在病灶部位停留时间短,需要进行大剂量注射以达到预期成像检测与治疗效果。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芯片集成研发中心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二维光驱动纳米机器”模型,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实现二维金属纳米片在二维固体表面定向操控,该工作解决了在非流体环境中实现光学操控微粒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以“Photoacoustic 2D actuator via femtosecond pulsed laser action on van der Waals interfac...
无机纳米材料通过催化作用驱动细胞活性氧(H2O2,O2·-,O2等)发生化学转化,是其毒性等生物学效应的重要来源,由此开展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应用是纳米医学的重要课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高兴发团队长期用理论与模拟手段研究纳米材料催化活性氧转化的机制与规律,发展了纳米毒性预测理论和相关生物应用的计算设计方法,最近在该方向取得了系列进展。
将二维层状材料以特定转角堆叠,可以构筑出具有关联电子性质的转角量子材料,为研究非常规超导、可控构筑量子物态等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途径。目前,对转角量子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材料领域,如转角双层/三层石墨烯和转角双层金属硫族化合物等。一维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纳米带存在多种具有新奇物性的边界态,如锯齿型边界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极化边界态、不同宽度扶手椅型边界石墨烯纳米带异质结的拓扑界面态等。通过对石...
2023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良保课题组在单颗粒纳米腔中最终近场增强极限的探测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当期正封面,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
表面等离子体光刻(Plasmonic lithography)作为一种近场成像技术,具有可打破衍射极限的特性,能够为发展高分辨率、低成本、高效、大面积纳米光刻技术提供重要方法和技术途径,是下一代光刻技术的主要候选方案之一。目前,虽然已通过实验验证表面等离子体光刻可以满足微纳制造领域对14 nm及以下技术节点分辨率的要求,但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进一步缩小,严重的近场光学邻近效应(Near-fiel...
2023年4月1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室杨良保研究员课题组在单颗粒纳米腔中真实近场增强分布的定量探测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无机纳米材料通过催化作用驱动细胞活性氧(H2O2,O2??,O2等)发生化学转化,是其毒性等生物学效应的重要来源,由此开展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应用是纳米医学的重要课题。高兴发课题组长期用理论与模拟手段研究纳米材料催化活性氧转化的机制与规律,发展纳米毒性预测理论和相关生物应用的计算设计方法,最近在该方向取得了系列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