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相关记录685条 . 查询时间(0.395 秒)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驱动In2O3颗粒在CO2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单分散为高活性InOx纳米层结构。
改善面部健康状况对于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具有重要意义。光动力是一种新兴非侵入性技术,利用光动力效应可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苏业旺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杨亚研究员团队和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李锐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光动力可拉伸电子面膜(SEFMPT),它集成了红-蓝-绿三色LED阵列,具备便携、照度均匀和解放双手等优点,实现了皮肤抗衰老、痤疮治疗和皮...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高研院”)纳米气泡研究团队在氢气纳米气泡原位产生检测及其增强(类)重金属污染去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Hydrogen nanobubbles generated in situ from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with water to further enhance selenite sequestration”为...
2024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作,在骨关节炎治疗纳米药物库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hondrocyte membrane-coated nanoparticles promote drug retention and halt cartilage damage in rat and canine osteoarthritis为题,在线发表在《科...
光动力疗法(PDT)是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并获得临床批准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方法。与化疗等全身性治疗手段相比,PDT是局部治疗手段。PDT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但这一特性使PDT无法阻止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导致肿瘤复发。此外,PDT对氧气的消耗会进一步加剧肿瘤区域乏氧情况,促进肿瘤发生转移。而肿瘤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既能够阻止肿瘤转移,又能...
极化激元是一种光与其他粒子或准粒子相互作用耦合形成的电磁模式。其不仅可以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还能将自由空间光局域在纳米尺度,实现在纳米尺度下对光的操控。近年来,光学各向异性材料的极化激元由于具备新奇的光学特性,已经成为极化激元学中的重要领域。在各向异性材料中,当介电张量呈现相反符号的元素时,其光学等频面呈现双曲面形状并允许双曲极化激元的传播。双曲极化激元一直是层状材和天然晶体中重要的研究主题,...
2024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研制出性能世界领先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从根本上阐明了钙钛矿材料不稳定的根源,解决了自诞生以来困扰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运行稳定性问题,为钙钛矿材料在发光显示领域的产业化指明了方向。
2024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率先研制出性能世界领先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从根本上阐明了钙钛矿材料不稳定的根源,解决了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困扰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运行稳定性问题,为钙钛矿材料在发光显示领域的产业化指明了方向。相关论文于2月5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
2024年2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化学传感器研究组(106组)冯亮研究员团队发表了关于超薄二维纳米结构在超灵敏气体传感中的机遇与挑战的综述文章,系统介绍超薄二维纳米结构在气体传感中的重要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脂质体、外泌体等纳米制剂在疾病治疗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体内停留时间短、清除速率快等挑战,合适的递送载体可改善其体内行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关于药物分子的递送研究已持续几十年,而对于纳米粒递送的研究却极少,且分子水平的治疗剂适用的载体通常无法递送纳米粒。所以,制备生物安全、具有开放孔道、孔径在纳米尺度范围的多孔载体,用于纳米粒的递送,将为药物递送开辟新思路。
2024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强烈左手性圆偏振发光(L-CPL)的手性荧光复合膜,突破了长期以来纳米纤维素衍生化只有右手性圆偏振发光(R-CPL)的现状,为纳米纤维素手性圆偏振光的不对称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4年1月26日,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PolyseqOne和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镜TH-F120相继发布,这标志着生物物理所科技成果转化在高端科学仪器研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1月16日,普译生物发布了公司首款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PolyseqOne以及配套芯片和试剂盒,该测序系统为长读长测序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1月20日,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镜TH-F120在广州生物岛实验室发布。这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蒙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教授王泉明团队合作,在溶液中实现了金属团簇>99%量子产率的近红外发光,并揭示了其三重态发光机制,解决了这一方向的难题。2024年1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unity NIR phosphorescent quantum yield from a room-temperature solvated metal nanocluster为题,发表在《科...
2024年1月22日,Nature杂志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在大片段DNA插入技术版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成果入选。这七项技术涵盖了“用于蛋白质设计的深度学习”、“大片段DNA插入”、“脑机接口”、“超级分辨率”、“细胞图谱”、“3D打印纳米材料”和“深度伪造检测”等前沿方向。
2024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在构筑兼具高容量、高倍率的二维单晶钴酸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制出一种超薄二维单晶钴酸锂正极新材料,提升了其平台容量、首次充放电库伦效率及循环稳定性等,并进一步组装出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电池型超级电容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