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 燃烧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燃烧学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2.763 秒)
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对氨法脱硫前后的细颗粒进行测量,获得烟气中细颗粒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分析了氨法脱硫过程细颗粒的生成机制及洗涤塔对细颗粒的捕集特性。结果表明,氨法脱硫后细颗粒的数浓度明显增加,在SO2浓度为1 767 mg/m3和氨水浓度为5%,平均粒径由洗涤前的0.07 mm增大到0.09 mm;常规洗涤对细颗粒...
自适应聚焦粒子群算法是根据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平衡特性,改进得到的一种具有较好全局搜索能力和寻优速度的自适应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为实现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空气供应系统的控制,建立空气供应系统机理模型,并采用多目标自适应聚焦粒子群...
对于煤粉再燃过程,定义单位质量再燃煤粉还原NO量为比脱硝量。在煤粉携带炉上进行再燃实验。对不同工况下NO还原效率与比脱硝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O2浓度、再燃燃料比与煤粉细度对比脱硝量的影响规律。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NO还原效率高并不意味比脱硝量高;NO还原效率随O2浓度降低和再燃燃料比增加而单调增加,但比脱硝量变化规律相对复杂。不同细度煤粉达到最高比脱硝量的工况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为0.3~0.6...
由于温室气体影响导致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日趋严重,温室气体CO2的捕集和封存作为一个缓解气候变化潜在的技术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O2/CO2循环燃烧被认为是一种效率高、风险小的CO2捕集方式。该文采用高硫(2.235%)的贫煤,在0.3 MW中试台架上,对O2/CO2、O2/CO2喷钙和O2/CO2循环燃烧喷钙等3种工况进行了SO2和NOx协同脱除的研究。以空气气氛下的燃烧排放作为基准...
采用离散元方法,对喷动流化床内的颗粒混合特性进行了三维直接数值模拟。气相场采用欧拉方法,固相场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每一个颗粒考虑了碰撞力、携带力和重力;颗粒碰撞采用软球模型。模拟喷动流化床上下两层颗粒的运动和混合过程,揭示颗粒的混合机制,同时提出表征颗粒混合质量的重要特征参数,并考察了喷动气速和流化气速对颗粒混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喷动气射流带动而形成的颗粒内循环是颗粒混合的机制;增加喷动气速度和...
针对燃烧器采用四角切圆矩形炉膛布置方式的某燃用烟煤220 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通过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在三次风上层加装高位燃尽风喷口(SOFA),采取燃料水平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研究了SOFA对锅炉NOx排放和飞灰可燃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合理的燃尽风布置,煤粉由上层一次风喷口至OFA喷口间的流动时间保持在0.32 s左右时,采用合...
对燃煤超细颗粒物在低频率高强度声场中团聚清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声场的理论分析,设计并建立了燃煤飞灰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实验平台。利用该实验平台,研究了声场强度对细颗粒清除效率的影响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的迁移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低频高强声场对亚微米颗粒及亚微米以下颗粒有较好的团聚清除效果。而且随着声场强度的增大,超细颗粒的清除效率也增加。当团聚室内声强达到160dB时,PM2.5总颗粒数量浓度...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仪(FSEM-EDX)对燃煤电厂飞灰中磁珠的矿物相特征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磁珠中含铁矿物主要有赤铁矿、磁铁矿、磁赤铁矿和镁铁矿。根据磁珠中铁含量的不同将其分成4类:铁氧化物相(w(Fe)≥ 75%)、含铝硅的铁氧化物相(75%>w(Fe)≥50 %)、富铁的铝硅酸盐相(50 %>w(Fe)≥25 %)和含铁的铝硅酸盐相(...
采用大容量加压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500, 650, 800 和1 000 ℃)与压力(常压、3 MPa)下神府煤的热解特性,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等分析仪器对所得煤焦的物化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高温有利于挥发分的析出,使得煤焦产量快速降低;同时煤焦内C元素的含量快速增加而H含量逐渐减少,同时煤焦内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也明显减少;煤焦的孔隙表面积和孔容随热解终温的升高...
使用一维炉实验台对氧化铝、氢氧化钙和高岭土三种吸附剂对铅的捕集进行了实验研究。铅以醋酸铅溶液的形式通过空气雾化引入到液化石油气燃烧区,吸附剂由压缩空气携带从1473K喷入炉内。按照美国EPA标准方法使用Andersen撞击器对颗粒物进行等动量采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量样品中铅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亚微米范围的铅未被吸附剂所捕集,仍以PbO或PbCl2颗粒存在,微米范围...
采用低温灰化仪、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系统研究了小龙潭电厂煤及其高钙飞灰的矿物学特征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高钙灰颗粒化学组成差异较大,颗粒成分呈现出很强的非均质性。依据单颗粒中元素种类及含量建立了高钙灰的分类系列,即:钙氧化物相;钙硫酸盐相;钙硅铝酸盐相和Ca-S-X相(X:Fe,Al,Si,Mg等)。钙氧化物相主要源于煤中含钙碳酸盐的分解;钙硅铝酸盐相组成复杂,其主要源于内在矿物的融合...
为研究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设施对汞排放特性的影响,采用Ontario-Hydro方法,对设有催化脱硝、静电除尘、海水脱硫的300 MW燃煤锅炉排放烟气中汞的含量与形态进行分析,同时测定锅炉的煤、底渣、飞灰等固体样品以及脱硫塔前后、曝气之后海水样品中的汞含量。实验结果为:烟气中的气态汞占总汞的79.1%以上,脱硝催化剂对汞的价态具有强烈的转化作用,烟气中83.4%的气态Hg0被氧化成气态Hg2+;静电除...
使用一维炉实验台对铅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化学成分、微观形貌等排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铅颗粒的形成机理和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铅以醋酸铅溶液的形式通过空气雾化引入到液化石油气燃烧区。按照美国EPA标准方法使用Andersen撞击器对颗粒物进行等动量采样以获得颗粒粒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约2/3的铅颗粒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480 nm,质量浓度呈单峰分布且峰值在0.2~0.6 μm,颗粒的化学成...
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中试试验中,研究不同因素对氨漏失含量的影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试验研究是在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的,在尾部烟道抽取烟气采用化学滴定法测量烟气中的NH3漏失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漏失氨含量越低;随氨氮物质的量比的增加,NH3漏失含量不断增加;还原剂质量浓度越低,NH3漏失含量越低; NO初始浓度和停留时间对漏失氨浓度也有影响,NO初始浓度越高NH3漏失浓度越高,停留时间越...
循环流化床内的流动属于复杂不均匀的稠密两相流,大部分颗粒在流场内聚集成团,作为一个整体流体团在两相流场中运动与反应。气固之间的反应主要表现为颗粒团与气体之间的反应,因而循环流化床内煤粉的燃烧行为与其他煤粉燃烧形式有很大的区别。该文对不同情况下煤粉的燃烧行为进行了分类,建立了煤粉-物料颗粒团与氧气的异相反应模型,采用上述模型对循环流化床内的煤粉颗粒团的两相流动、反应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分析了床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