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中子源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128 秒)
2023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核能安全所韩运成副研究员团队与湖北科技大学熊厚华等合作,在聚变中子源生产医用同位素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领域期刊《核科学与技术》(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上。
中子俘获治疗(BoronNeutronCaptureTherapy,BNCT)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氘氚中子源是未来可供选择的BNCT中子源之一,由于氘氚中子源产生的中子能量为14.1MeV,不能直接用于BNCT,需要进行束流慢化整形。使用蒙特卡罗模拟程序MCNP5设计了相应的束流整形组件(BeamShapingAssembly,BSA),模拟验证了用半径为14cm的天然铀球做中子倍...
D-T中子发生器作为高能中子源,已用于特种核材料的有源探测技术中,利用时间符合法可实现被测物体的多模式成像,而中子源束斑尺寸是影响成像位置分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结合D-T反应的特点和实际应用环境,开发了n-α关联符合测量确定中子源束斑尺寸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小型移动中子发生器的束斑尺寸进行了测量,获得的束斑尺寸为(2.8±0.9) mm,与用CCD相机直接观测得到的约3 mm的测量结果一致,...
2020年7月1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开展了动、植物中子辐照损伤实验,为中子辐射生物学效应提供实验数据。
在可控中子源密度测井中,脉冲中子源中子产额存在波动,采用探测器绝对计数的密度算法受地层环境、测量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会导致密度算法的精度较差。为提高密度测量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本文针对可控中子源一体化测井仪的研发需要,建立了适合所研发仪器的密度算法:首先,结合蒙特卡罗数值模拟软件MCNP对新型一体化测井仪及地层进行了建模;
本文针对加速器中子源可在较宽能量区间产生单能中子的特点,采用MCNP5对0.2~20 MeV的源中子在加速器中子源大厅内的散射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直射中子通量随离源距离的增大呈平方反比衰减,散射中子通量则随离源距离的增大而几乎保持不变;大厅内的散射中子主要来自墙壁的贡献,离墙壁越近散射率越高。能量为0.4 MeV和1 MeV的源中子散射率最高,10 MeV和15 MeV的源中子散射率...
本文研制了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直线加速器高功率自动老炼平台,该平台集成了驻波比保护、真空检测、弧光打火探测器、腔体谐振频率计算和变频等功能,可根据腔体的打火情况自适应调节功率进行腔体老炼,通过软件界面对相关参数进行修改即可适应不同腔体的需求。该平台具有高安全性、高智能化、灵活性强的特点,其已在CSNS直线加速器8套功率源系统上使用,在保证腔体和功率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老炼效率和降低值班...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Back-n)束斑品质是核数据测量和其他物理实验的基础。利用像增器脉冲选通特性和飞行时间法搭建了一套具有时间分辨能力的成像系统,其空间分辨小于1 mm,初步实现了束斑轮廓、尺寸和非均匀性等特性参数的测量和定量分析。在距散裂靶约55、75 m处测得束斑FWHM分别为55、63 mm,对应峰值强度约75%处束斑直径分别为50、60 mm,且束斑边缘陡峭,呈台阶状...
为获得核数据测量所需的束斑形状及较低的实验本底,反角白光中子源需通过准直器对束流进行刮束准直。以中子开关为例,根据相关要求确定了整体的设计方案。通过将挡块一分为二的设计,解决了小直径深孔加工的难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优化了真空盒的外形结构及密封方式。针对挡块的工作环境,搭建了可用于真空的高精度耐辐射移动平台。经测试,中子开关的主要技术指标均满足要求,说明设计合理。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靶体选用钨为靶材、钽为包覆层,采用包套法结合热等静压扩散焊工艺制备了钽包覆钨靶片。经检测,钨钽界面结合良好,钽层与钨基体平均结合强度大于64.07 MPa。靶体将钨靶片分成厚度不等的11片,散热采用一进一出的并行流结构,利用CFD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钨靶片间冷却流道间隙为1.2 mm,100 kW满功率运行情况下靶体最高温度为182.3 ℃,冷却水温升为7.1 ℃。经过半...
近日,核能安全所研究团队基于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开展了型号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残芯中子照相实验研究,成功检出了叶片内部的微量残芯,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制造检测工艺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8年11月19至21日,由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聚变中子源与次临界核能系统国际会议(FUNFI)在合肥顺利召开,来自中国、意大利、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乌克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核安全所所长吴宜灿研究员任会议主席。吴宜灿研究员以及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机构副院长Aldo Pizzuto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布德科尔核物理...
近日,核能安全所研究团队基于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与技术生物所合作开展了高能中子辐射损伤效应实验,研究发现了高能中子对线虫的超敏感性剂量范围,相关结果发表在医学领域重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上。
近日,能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中子输运物理与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Development of high intensity D-T fusion neutron generator HINEG”(Int. J. Energy Res. 2018, 42(1): 68-72...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凤麟核能团队,在高通量紧凑型聚变体积中子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High-field neutral beam injection for improving the Q of a gas dynamic trap-based fusion neutron source为题,发表在Nuclear Fusion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