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光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相关记录172条 . 查询时间(0.612 秒)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11T6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通过同时调控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的波函数分布和表面受体分子的构型,采用时间分辨光谱观测到了无机/有机界面三线态能量转移中的“Through-space”与“Through-bond”机制,并基于此实现了高效的分子三线态敏化和三线态湮灭的光子上转换。近年来,无机纳米晶到有机分子的三线态能量转移被发展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子三线态敏化方法,在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通过同时调控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的波函数分布和表面受体分子的构型,采用时间分辨光谱,观测到无机/有机界面三线态能量转移中的“Through-space”与“Through-bond”机制,并基于此实现高效的分子三线态敏化和三线态湮灭的光子上转换。近年来,无机纳米晶到有机分子的三线态能量转移被发展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子三线态敏化...
近日,我所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团队合作,发现罗丹明染料开关环物种稳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差值(ΔGC-O)同开环比例具有优异的线性关系(R2=0.965)。此线性关系可以定量地指导设计特定开环比例的罗丹明染料。单分子定位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突破了光学衍射的极限,将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20nm,这一技术加速了生命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单分子定位...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类伟巍研究员团队合作,应邀撰写了面向柔性电子应用的微型超级电容器驱动一体化的集成系统(Micro-supercapacitors Powered Integrated System for Flexible Electronics)综述文章。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创新特区研究组(11T6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采用三脉冲飞秒瞬态吸收光谱,以量子限域的纳米棒-金属异质结作为模型体系,揭示了纳米尺度多电荷转移中的库仑势垒和效率瓶颈。多电荷转移过程在自然光合作用和人工光催化体系普遍存在。由于材料的光吸收截面和激发光源的光子通量所限制,通常很难在分子或纳米材料中同时激发出多个电子空穴对并驱动多电荷同时转移。更为常见的是,捕光材料逐个吸收光子并在...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空间分辨的表面光电压显微镜,研究了二聚体金颗粒催化剂(Au/TiO2)的光生电荷分离过程,以及该过程中电荷的空间分布,首次发现了二聚体金颗粒和半导体光催化剂界面纳腔的电荷聚集现象,揭示了催化剂反应位点上电荷浓度对多空穴参与的水氧化反应的影响。该发现借鉴了自然光合作用中捕光蛋白和活性中心的工作机制,为人工光合成体系的设计和理解提...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灿院士、李仁贵研究员等在钙钛矿材料的结构调变与光电性质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全无机非铅卤化物钙钛矿结构内部八面体畸变的消除明显降低了电子-空穴对局域化,极大地增强了光生电荷的分离与传输,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质。
近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江凌研究员、张兆军副研究员和张东辉院士团队,与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郭哲来研究员团队合作,利用自主发展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揭示了分子振动对氢键体系红外光谱的作用机制。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11T6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通过合理调控无机纳米晶表面缺陷态和无机/有机界面能级排布,结合超快时间分辨光谱技术,首次观测到无机/有机界面电子转移介导的三线态能量转移现象。
近日,我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和耿旭辉副研究员团队与大连理大学物理学院王晓娜教授团队合作,在低成本高灵敏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IF)研制及其在单细胞低丰度蛋白定量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定量检测单细胞表面和内部的低丰度蛋白,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过程的重要支撑技术。但商品化高灵敏LIF仪器价格昂贵,推广应用受限。该团队在前期工作中,采用小型、廉价的激光二极管替代激光器为光源,...
近日,我所薄膜硅太阳电池研究组(DNL1606组)刘生忠研究员团队与陕西师范大学张云霞博士、刘渝城博士等合作,在高温下稳定工作的类钙钛矿单晶X射线探测器研究中取得进展。X射线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工业无损检测、安全检查等领域。现用于X射线探测的材料普遍存在制备温度高、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特点。近几年,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的有机无机杂化铅卤钙钛矿在直接X射线探测方面已展现出优异的性质,如...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张洪章研究员团队与燕山大学唐永福副教授团队合作,在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五氧化二铌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高的锂离子体相扩散系数,可作为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满足快速充电和快速放电的技术发展需求。其中,高温相五氧化二铌(即H型Nb2O5)的比容量最高,达到250 mAh/g(1.0至3.0 V vs ...
近日,我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团队以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合作,构筑了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正极材料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有效降低了固固界面阻抗,显著提高了电子、离子和电荷的传输效率,研制出高比能、柔性的全固态钠电池。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11T6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采用飞秒瞬态光谱,首次揭示了基于半导体量子点与有机受体分子构建的无机/有机杂化体系中存在着自旋调控的电荷复合路径和动力学。
近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凌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张东辉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合作,在中性水团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