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记录184条 . 查询时间(2.605 秒)
应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张国庆教授的邀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化学系教授、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主编Kirk S. Schanze教授日前来科大交流授课,并于6月8日在微尺度一楼报告厅做了题为Applications of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s in Biosensing and Disinfectio...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博士崔萍与教授李震宇、曾长淦等校内外同行合作,在氮掺杂石墨烯生长的原子尺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组装实现高浓度、高有序的氮掺杂石墨烯。该研究成果以A Kinetic Pathway toward High-Density Ordered N Doping...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崔萍博士与李震宇教授、曾长淦教授等校内外同行合作,在氮掺杂石墨烯生长的原子尺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组装实现高浓度、高有序的氮掺杂石墨烯。该研究成果以“A Kinetic Pathway toward High-Density Ordered N Do...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崔萍博士与校内外同行合作,揭示了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锯齿型纳米条带边缘重构的普适性原子尺度机理;进一步,基于所发现的边缘重构模式的可调性,与实验结合首次实现了二硒化钼纳米条带自下而上的可控生长,并揭示了其微观机理。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 17, 1097 (2017)]和《自然-通讯》[Natu...
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有3项成果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是中国科大1959级毕业生,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首获最高科技奖。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凯瑟琳娜...
2016年12月15日至17日,第三届“五校联盟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五所联盟高校之一,积极参与此次学术论坛。在王冠中教授、朱磊教授、程光磊教授和张榕京教授的带领下,26名同学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俞书宏教授课题组在人工合成珍珠母的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同于以往仿珍珠母材料或仿生矿化方法得到的微观晶体,俞书宏课题组首次通过模拟天然珍珠母生长过程而获得了人工仿生结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与天然珍珠母高度相似的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并因此兼具强度及韧性。该成果以“Synthetic nacre by predesigned mat...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教授团队吴长征教授课题组,与化学物理系刘光明副教授课题组合作,将具有独特离子通道的新型两性凝胶电解质用于全固态超级电容器,获得了目前石墨烯基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的最优性能。该两性凝胶电解质有望成为全固态超级电容器领域中的新型高效电解质。此成果5月2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7:11782(2016) 上。
氢气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理想能量载体,可通过电解水快速大量制备。使用电化学催化剂可以降低电解水产氢反应的过电势,从而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目前工业上使用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多采用以铂为代表的贵金属材料,价格昂贵且资源匮乏。利用非贵金属材料制备低成本、高效能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是能源、催化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目前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大多需要在强酸或者强碱性电解液中使用,这可能...
2016年4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院士应邀访问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并在915会议室作了题为“二维固体中的电声输运行为调控与能量转化应用”的学术报告。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陈志文教授主持。
2016年4月12日上午,美国莱斯大学校长David Leebron一行访问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窦贤康会见了来宾。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部分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谈。
目前大多数光伏器件(即太阳能电池)都是针对可见光进行吸收,占据太阳光中52%的近红外光并没有得到高效利用。正因为如此,增强在近红外区域的太阳光吸收和利用,成为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对器件类型的设计及机制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